菁华大学确实好,谁都想进菁华大学读书,但是黎望对菁华大学是不是太执着了?
“木兄,若是你亲眼见到过大清海军把奥斯曼打得全军覆没那场战争,你肯定会跟我有一样的想法。”
马六甲海峡之战呐,大清百姓都知道这场战争,但是:“你亲眼见过?”
黎望点点头:“南云县在安南省最南端,给大清海军补充的弹药,就是用火车运到咱们南云县,再从南云县送到叶家坡。我爹是南云县的县令,负责押运弹药,我跟我爹去叶家坡,刚好赶上那场战斗。”
“木兄,战争远比咱们从报纸上看到的报道更加残酷,不是你死,就是我亡。武器比别人
差一筹,死的就是咱们自己。。”()
????し???乓?晛葶Ⅸ??“??葶?も???葶絙?歰????葶絙????卢??彎?卢??恏???????葶?”
?想看西凉喵写的《九福晋闹和离日常(清穿)》第 84 章 番外一吗?请记住.的域名[()]?『来[]?看最新章节?完整章节』()
“菁华大学啊!”
黎望正在感叹时,学校的大门打开,大门里出来一群外国人,他们每人身边都跟着一个强壮的侍卫。
等人走后,木长风去跟门外套近乎:“门卫大哥,刚才走的那几个外国人是谁?”
“他们呀,他们是英国皇家学会的会员,来咱们学校做学术交流来了。”
门卫大哥把昨日刚出的菁华校报给木长风看:“喏,刚出的校报,你自己看。”
黎望忙凑到木长风身边,报纸上写着英国皇家学会,法国科学院的科学家们到菁华大学访问交流三年,这些学者主要来自数学、化学、物理、外语等学科。
“三年,这么久?”
门卫大哥嘿嘿一笑,又递给他们一份报纸:“刚出的大清报,放在一块儿看。”
大清报上说,去年年底,英国南海公司股票暴跌,英国国债无人接手,大量购买英国国债的法国、奥地利、瑞典等国也被牵涉其中,金融泡沫席卷欧洲。大清使团为降低金融泡沫对普通百姓的伤害作出了巨大努力,欧洲各国为了感谢大清对此次金融泡沫的贡献,特派出各国学者到大清访问交流。
“金融泡沫是什么东西?”木长风和黎望表示不明白。
“年轻人,今年我们菁华大学会开设经济学院、物理学院、化学院、哲学院、生物学院、教育学院这些专业,你们若是想知道金融泡沫是什么,欢迎你们参加菁华大学入学考试,到时候你们就可以选金融专业深入学习了。”
黎望和木长风惊讶,门外大哥怎么知道这么多。
“唐厂长,您快回厂里,墨家大公子找您有事儿商量。”一个穿着菁华船厂工作服的人跑来。
客串了一把门卫的唐子归笑着道:“知道了,一会儿就回去。”
走的时候,唐子归对两个年轻人说:“向往菁华大学是好事,不过要实现进入菁华大学的愿望,你们还要付出努力才行。”
木长风望着离去那人潇洒的背影,愣住了,有些不敢相信。
“黎望,刚才他们叫门卫大哥什么名字?”
“唐子归。”
黎望也有些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木长风忍不住了,激动地蹦起来:“黎望,那是唐子归啊!菁华大学的博士后,菁华船厂的厂长啊!我在家学的《叶氏密卷》,上面还有他的名字呢。”
《叶氏密卷》上面的数学知识,何止木长风学过,只要想参加菁华大学入学考试的学子,每个人都学过,包括黎望。
“我的天,我看到唐子归了,这一趟真的来值了!”
黎望忍住激动:“木兄,咱们要努力考进菁华大学。”
“嗯。”
像黎望这样跑来菁华大学找补习班的学子
() 不在少数,黎望在菁华大学后门找到一家可以住宿的补习班。
木长风本该去京城备考会试,他也不去了,他也在补习班报名学习。他准备就在天津备考,会试当天再坐火车去京城参考就是。
会试考不考的中没关系,还是菁华大学比较重要。
以往会试都定在二月,二月的京城天寒地冻。雍正四年,雍正说会试考的是学子们的学识,不是考他们耐不耐冻。
于是,从雍正四年开始,会试日期改为农历五月。
农历五月开考,四月初就会有许多举子进京备考,这时,京城的各大客栈、酒楼里到处都是进京赶考的举人。
今年是旧式会试的最后一年,雍正以为,应该会有许多举子来参加这一科考试,四月二十五是投递报考文书最后一日,雍正召张廷玉进宫。
“今年有多少举人报名?”
“回禀皇上,今年会试有一万两千余人报考。”
雍正惊讶:“才一万两千余人?朕记得,上一科会试报名将近两万名,今年为何如此之少?”
按理说,今年是旧式科考最后一年,报名的举子应该比上一科更多才是。
“微臣要恭喜皇上了。”
“何喜之有?”
张廷玉笑道:“学子们都知道今年是旧式科考最后一年,但是学子们宁愿再等三年,考新式科举,也不愿意考今年的旧式科举。可见,比起一个进士名号,学子们还是更愿意成为于国于民有用之人,难道不值得恭喜?”
雍正大笑:“衡臣此话在理。”
“臣听说,虽然今年的会试参考人数较往年少,但是菁华大学外面的补习班,学生人数大涨,只四五月这两月中,就新收了三千多名学子。”
“好好好,我大清学子有一颗踏实上进,为民办事的心,是我大清之福啊。”
张廷玉递上一封折子:“说起菁华大学,请皇上看看这份折子。”
“谁送来的?”
“国子监全体学官联名送来的折子。”
国子监师生听说欧洲来了许多学者在菁华大学做交流,他们认为,国子监是大清的最高学府,国子监师生当作为大清文人表率,跟外国友人交流。
“哼,文人表率,人家可不懂什么诗词文章,人家交流的是数学,是物理,是化学,国子监师生弄得明白吗?”
“欧洲来的人里面也有写文章的文人,若是交流写文章,应该能行。”
张廷玉说起另一件事:“皇上,今年各个州府的官学都在启用新式教育了,各州府官学聘请的夫子都出自菁华大学。国子监还未采用新式教育。”
“为何?”
张廷玉禀道:“国子监的学官们想继续维持住国子监的名声,他们认为四书五经不可抛弃。以后菁华大学办新式大学,国子监还是守着大清的文脉,还是以四书五经为主要课程。”
雍正陷入了沉思,半晌,他缓缓道:“这话说得在理,咱们要新式学校
为大清培养新式人才。老祖宗传下来的好东西,咱们也不能一股脑儿扔掉。”
皇上没有把四书五经一竿子打死,张廷玉暗中松了口气。
“衡臣,你把这事儿记下,明日朝议时你提出来,让百官讨论讨论。”
“臣,遵旨。”
雍正想请九弟夫妻进宫商议,突然又想到,九弟夫妻月初就带着侍卫去叶尼塞河了,他气哼哼道:“自从咱们周边的仗打完后,九弟和九弟妹都不管事了。夫妻俩都是大清的铁帽子王,年岁比朕还年轻,却不帮着朕处理朝事,哪有这样的道理。”
雍正指责张廷玉:“你家不是跟老九夫妻感情好么,怎么也不帮助劝劝。”
张廷玉无奈:“皇上,瑞亲王夫妻的脾气您是知道的,臣哪里劝得了。”
想到九弟耍无赖时的模样,雍正一笑乐了:“罢了,是朕的不是,朕不该强人所难。”
雍正振奋精神,问起另一件大事:“今年年底,东线的铁轨能铺通吗?”
“东线的铁路不像咱们修北线和西线铁路是那般着急,按照如今的修建速度,至少要修到明年四五月份才能竣工。”
四五月份,比雍正预想的多了半年功夫,倒也还行。
“你叫人给朱轼带句话,朕知道他已到致仕的年纪了,可铁道总督这个位置太重要,朕只信任他。叫他安心给朝廷再干两年,帮朕多带几个信得过能办事的官员出来,朕就准他荣归故里。”
“是,臣一会儿就给朱大人写信。”
有菁华大学在,一茬一茬的专业铁道官员被培养出来。雍正如今不缺能干事的官员,他缺的是能守住初心,还有本事总揽全局,能担责的官员。
几天后,在江苏修铁路的朱轼看完张廷玉的信后,他叫人把李卫叫来。
“朱大人,您有事叫我?”
一刻钟后,风尘仆仆的李卫从外面赶来。
“嗯,不过着急议事,你先歇一歇。”
“哎。”
朱轼叫他坐,又给他倒了一杯温茶,李卫赶忙双手接过。今儿日头大,李卫一路赶过来真的渴了,连喝了两杯温茶才觉得舒坦。
“你看看这封信。”
朱轼双手接过,看到信封皮上落的是张廷玉的名字,他顿时严肃起来。
朱轼笑道:“别紧张,没什么大事,张大人写信给本官,不过是叙叙旧罢了。”
朱轼肯把张大人写给他的私人信件交给自己看,李卫知道,朱大人这是把他当自己人了。
“朱大人,我……”
“不必多说。你的办事能力本官很清楚,本官只希望你看完这封信后,能体会到张大人和皇上的用意。”
皇上?李心里一跳。
李卫仔仔细细地把张大人写的这封信看完,看完后他才明白,这不是张大人写给朱大人的私人信件,这是皇上叫张大人给朱大人写的信。
“李卫啊。”
“下官在。”
“你是菁华大学毕业的,又跟着我修了西线铁路,铁道上的事,没有你不懂的,皇上叫我多培养几个能担当大责的官员,本官觉得你最合适。”
旧式科举今年是最后一年会试了,三年后就该考新式科举了,皇上心仪的大臣,该是李卫这样受过新式教育的大臣。
李卫低头致谢:“多谢朱大人赏识。”
朱轼笑着点点头:“好好干,本知你有能耐,当好了差事,名利都是顺手的事。”
“下官多谢朱大人教诲。”
该说的都说完了,朱轼笑着吩咐李卫忙去吧,他这儿没什么事了。
李卫走后,朱轼的贴身老仆道:“大人,您怎么不从家族中选一个培养?”
家族?他朱家选不出能人啊。
家族中选不出能人,他的同门师弟倒是都是能人,二师弟李复如今是朝鲜省总督,小师弟是新南疆省总督,根本不需要他拉拔。
“待老夫致仕那日,老夫可以毫无芥蒂地跟皇上禀报,老夫我这一生,为国为民,没有一丝私心。”
有魄力的帝王碰上有能力的一群人,腐朽的王朝就旧貌换新颜了。
他朱轼,也算出了一点力吧。
等老夫死后,皇上会不会给一个文贞的谥号?
朱轼嘴角微微翘起,一想到致仕,心里就十分敞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