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21 章(1 / 2)

朱翊钧说道:“我想,将朵颜卫驻牧的地方迁移到宣府大同一带。”

“这……”

方逢时和吴兑对望一眼,没敢接他的话。

朵颜三卫中,泰宁和福余两卫已经被其他蒙古部落兼并,为由朵颜卫,直到现在还能不断侵扰大明边境,可见他们的实力有多强悍。

宣府、大同的边境好不容易平静了几年,皇上竟然要把朵颜卫弄到家门口来,往后的日子还不得提心吊胆。

朱翊钧又说道:“朵颜卫迁移到宣府、大同一带驻牧,由三娘子统领,再让把汉带着他的人驻牧喜峰口至山海关一带。”

听完之后,方逢时等人不可置信的瞪大了眼睛,皇上这是要朵颜卫彻底消失。

让他们迁徙到宣府、大同驻牧,也就是夹在大明和土默特部中间,由三娘子这个与大明尤为亲厚的女子负责统领,这些人不敢闹事。

三娘子帐下几万精骑,大明边关数万驻军一同镇压,也不怕他们闹事。

事实上,不久前,朵颜卫几乎全军覆没,剩下的大多是牧民,只不过,他们的牧民,上马就是骑兵,不得不防。

这些人迫于生计,几十年、十几年、甚至几年之内,他们就会渐渐融入土默特部,直至完全被吞并。

俺答和土蛮本来就有深厚的仇怨,至今摩擦不断。俺答还保留着一统草原的野心,让把汉带着他的不下驻牧喜峰口一带,既可以防止察哈尔等部落南下,也能对各方势力有所牵制。大明安心发展经济,在背后暗中向把汉提供支持即可。

这个想法倒是不错,就看把汉和三娘子是否愿意。

还有,把土默特部扶持起来,俺答年纪大了,如果哪天死了,他那个好战的儿子上位,说不得立刻和大明反目成仇,也将是一大隐患。

这些问题都是方逢时等人担心的。

所以,朱翊钧强调:“大明的封赏和恩赐,给的是三娘子和把汉,而绝非土默特部。”

说起来,俺答只比他的长子辛爱年长十四岁,俺答死了,辛爱还能活几年,也未可知。

大明虽不能只说,但可以暗示,如若将来俺答死了,辛爱年事已高,大明可以扶持把汉承袭顺义王,如果他们双方愿意,也可以按照蒙古几千年来收继妻的习俗,撮合他们成婚。

方逢时又道:“板升是目前整个土默特部乃至漠南最富饶的地区,有许多汉民聚居于此,把汉不会愿意放弃此地,迁居别处。”

这的确是个棘手的问题,只要不傻,谁会放弃自己原本富庶的领地,而跑去开荒。除非,后者带来的利益更大。

于是,朱翊钧厅堂中来回踱步:“首先,把汉因长期主持贡市有功,晋昭勇将军。”

“其次,朝廷正筹划在蓟镇也开设贡市,仍然交由把汉主持。如若他想在塞外,开垦荒地,建立村庄,甚至城池,朝廷也能为他提供匠人。”

“最主要的是,他不会失去板升,只是扩大驻牧范围

,这样的条件,他应该不会拒绝。”

朱翊钧又派人回了趟京师,让吏部调出档案看看,当年蔡可贤罢官的原因。的确如方逢时所说,言官们弹劾他作风问题,其中用到了“媟亵”一词,也确实是高拱拍板,将他罢官。

后来,也有人看重蔡可贤的才能,举荐启用他。其中还有申时行——他们是同年。

可每次吏部讨论要不要用他时,总会有人站出来,提及这段黑历史,于是,又只得作罢。

这倒霉催的,少年登科的美男子,因为一则绯闻,毁了仕途。

看完之后,朱翊钧觉得,按照这群言官们如此严苛的标准,英宗也被蒙古人掳了去,夺门之变的时候就应该上疏弹劾,剥夺他当皇帝的资格。

既然蔡可贤有能力,那为什么不能用?说他与三娘子“同眠数夜”,当事人都没承认,又凭什么捕风捉影给人定罪。

朱翊钧认为,此等人才,就应该官复原职,继续让他出任山西按察司副使,巡察岢岚兵备道,履行与土默特部“一申盟誓,以结永好”的承诺。

这些天,朱翊钧天天和把汉喝酒、闲聊、切磋武艺,教他识字、读书,与他称兄道弟,短短几日,就建立起深厚的友谊。

朱翊钧道:“昔在至理,上下一德,以徵天休,忠之道也。天之所覆,地之所载,人之所覆,莫大乎忠。”

把汉茫然:“听不懂。”

朱翊钧知道他听不懂,故意引他来问:“世间治理之道,乃上下同心同德,以报神灵降福,这便是忠道。上天所覆盖的,大地所承载的,世人所能感知的,天天地万物,至理至德,乃是忠道。”

“言行专一,此乃忠道之起点;对家人忠贞,这是忠道之中;对一国效忠,才是忠道的最高境界。”

他笑眯眯的看向把汉:“听懂了吗?”

把汉愣了愣,又点点头:“好像有点懂了。”

朱翊钧搂过他的肩膀大笑:“不懂也没关系,这本《钟经》送给你,再让方总督给你寻一位先生,跟你回板升,教你读书。”

把汉不好意思的挠了挠头:“你太厉害了,什么都懂,什么都会,武功还那么好,长得又好看。我见过那么多中原人,都没有你好看。三娘子日日念着的那个蔡可贤,也不如你好看。”

朱翊钧谦逊的笑了笑:“我也不是什么都好,你瞧,我的蒙古语就说得不好,还要你多教教我才是。”

“想不到,我也有东西可以教你。”把汉笑得更憨厚了,还有些小得意,忽然眼睛一亮:“不如,你跟我会板升,去看看我们的大草原。”

朱翊钧颇有兴趣:“我听说,板升建在丰州滩。”

“嗯!”把汉点头,“西边就是新建的库库和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