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位年轻的锦衣卫身高实在有些过于优越,而朱翊钧这个年仅两岁的小不点,长得敦实,像颗肉团子。
他俩一个低着头,一个使劲儿仰着头,才能与对方的目光对上。
那锦衣卫往回退了半步:“殿下。”
朱翊钧冲他咧嘴笑:“我记得你。”
“那天有坏人抓我,你把他打趴下,还接住了我。”
说话的时候,小家伙很激动,手舞足蹈的。尤其对人家打倒坏人那一段,说话时咬牙切齿的,好像是他自己打倒了坏人一样。
他实在太可爱了,旁边两位同行的锦衣卫都忍不住笑了笑,又觉得不妥,赶紧低头,用拳头抵在唇边。
可中间那位却一脸冷峻,对着个孩子,说话还能一本正经:“保护殿下,是臣的职责。”
朱翊钧问他:“你叫什么名字?”
“臣,陆绎。”
朱翊钧点点头,表示自己记住了。他在原地站了一会儿,忽然朝着陆绎举起胳膊:“那……你能抱抱我吗?”
“???”
陆绎皱起眉头,不太理解他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要求。
旁边那人却撞了撞他的肩膀:“陆与成,愣着做什么,殿下让你抱抱他。”
陆绎微微侧头,瞪了他一眼,复又看向朱翊钧,犹豫片刻,一掀衣袍蹲了下来,向朱翊钧伸出手。
朱翊钧按下他的右手:“一只手抱。”
不但要抱,还要一只手抱,陆绎只得单用左手将他抱起来。虽然小家伙不轻,但这点体重,对于一个二十左右的锦衣卫来说,也不算什么。
朱翊钧被他单手抱着,只差右手拔出绣春刀,就跟那日在街上的情形一模一样。
他歪着脑袋转来转去看陆绎的脸,最后两只小手轻拍在他的脸上,揉了揉,给出中肯评价:“好看!”
御前禁军,那必须是好看的。既要负责出行仪仗,又要负责日常护卫,大明王朝的脸面,既好看,又能打,个个都是名臣之后。
陆绎是前任锦衣卫统领陆炳第三子。
陆炳是嘉靖帝乳母的儿子,幼年时就随母亲入兴王府,从小每日侍奉在嘉靖帝左右,后嘉靖帝入主大统,陆炳一同进京。
嘉靖十八年,嘉靖帝南巡至卫辉,行宫起火,随从官员仓猝之间不知嘉靖帝所在,只有陆炳撞开门户,背出皇帝。
嘉靖二十一年,壬寅宫变,又是陆炳闻讯赶来救驾。嘉靖帝对他信任有加,日日不离,至此一路高升,骤然显贵。
严世蕃曾经说过,天下奇才有三,得其二可得天下。除了他自己,另两人是杨博和陆炳。
杨博在边关打仗,不与他为伍。但严世蕃拉拢陆炳,合伙除掉曾经掌握他们贪腐证据,却选择放他们一马的夏言。
嘉靖三十五年,他的老师,时任吏部尚书李默因不肯攀附严党,被赵文华陷害,含冤入狱。他眼见严党逼死恩师,却选择了沉默。
即便如此,陆炳也实在称不上坏人,他只是一个有些懦弱的好人。
他礼贤下士、体恤百姓,曾在蒙古人兵临城下之时,向嘉靖帝进言打开城门,收容难民。也曾在嘉靖帝时常搞些冤假错案的时候,暗中保全许多官员性命。
就在他去世那年,俞大猷得罪严党,遭遇牢狱之灾,是陆炳花费千两黄金,亲自登门向严嵩求情,磕头数十下,保住俞大猷。
嘉靖三十九年,陆炳突然离世,嘉靖帝悲痛万分,对着他的画像痛哭,按照皇亲规格赐祭品,让兵部任命他的儿子陆绎为本卫指挥佥事。
陆炳有四个儿子,老大英年早逝,老二夭折。承袭官位的正是他的第三子陆绎。
陆绎上面有两个哥哥,一个英年早逝,一个早夭。还有五个姐姐,分别嫁给了成国公朱希忠的儿子,严世蕃的儿子、徐阶的儿子,南京礼部尚书孙陞的儿子,以及前吏部尚书吴鹏的儿子。
朝中权臣,都是他家亲戚。
陆绎年纪轻轻官居四品,但这只是一个世袭的官职,并无实权。现在的他,和其他人一样,只是御前一名平平无奇的锦衣卫而已。
他虽出生名门,性格却沉稳内敛,一点也不张扬。
旁边那名锦衣卫又凑过来问朱翊钧:“殿下,你还记得他吗?”
“记得呀!”朱翊钧说,“那天在街上,是他救了我。”
朱翊钧又看了看和他说话的这个锦衣卫:“你也在。”
那人又道:“臣说的不是那日街上,再往前。”
“诶?”朱翊钧歪头,有些迷茫了,“再往前?”
其实御前这几十个锦衣卫,大多他都脸熟,但也仅仅只是脸熟而已。
再往前,他们有什么交集,朱翊钧真不记得了。
于是,他又回过头去看向陆绎:“再往前是什么呀?”
“没有。”陆绎微微摇头,“一些小事罢了,殿下不必在意。”
他越是这么说,朱翊钧就越好奇。于是,又看向旁边那人:“你叫什么名字呀?”
“臣,刘守有。”
朱翊钧点点头:“刘守有,你说,再往前是什么事?”
“那日在玉熙宫的正殿,臣二人奉命带殿下离开,殿下不肯,与成手上没个轻重,弄疼了殿下。”
“……”
朱翊钧当时只顾着发脾气,哭得惊天动地,一心缠着他的皇爷爷,不让他吃什么金丹,谁想弄走他都不好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