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章 第79章(2 / 2)

神剧岂可修 百漱流央 7810 字 2022-12-02

梁国派密探入雍都大陵,果然找到用《欧冶宝录》造出来的兵器,人赃并获,梁公勒令雍国归还宝书,雍国却全然否认偷盗《欧冶宝录》一事。

梁公大怒,决意出兵雍国,讨回《欧冶宝录》。

雍国虽然多年被梁国压着打,但到底分属大国,地广兵勇,梁军也不敢掉以轻心,所以梁国不能再抽调一支军队来攻打随国了,故特遣使致歉。

但是各国友军都来了,不能让大家白跑一趟。随国无礼无德,也确实该打。那就请诸国替天行道,各国打下来的土地财富,梁国分文不取。

并且为感谢各国替梁国报梁三公主被随太子奸杀一仇,梁国在此送上一份谢礼──《欧冶宝录》手抄本。

《欧冶宝录》确实被雍国偷走了。但梁宫内还留有一份手抄本备份,现在将这份手抄本又抄六份,赠予六国联军。

齐公拿着《欧冶宝录》抄本翻阅一会儿,他不是匠人,自是看不太明白,又百无聊赖阖上。

谢涵看完须贾的信传给狐源后,立刻接过齐公手上的手抄《欧冶宝录》。

齐公不懂冶炼铸造,谢涵当然也知之不详,但他却手抄过半本从欧家偷出来的《欧冶宝录》。

只粗粗一扫,他脚底就一阵寒意往上蹿。

反了……反了……

这本和他抄的那本,大部分都相同,但在关键地却是相反。比如淬剑,在他抄的那本里,是先用彘油,再用寒泉;这里却是先用寒泉,再用彘油。

故意的,梁公是故意的。

故意制造一本假《欧冶宝录》,故意放出消息让雍国来偷,又故意声称要攻打随国转移各国目光。

既让各国帮他消灭了可能知道宝藏秘密的随国,又献出宝书,让诸国拿人手短无法阻止梁国对雍国用兵。

如同昔年齐国入侵燕国犯了众怒一样,梁国如果对雍国大规模用兵,也定会遭到以楚国为首的大国阻止。

但这时梁公送上了一本《欧冶宝录》,哪个国家可以不心动?

一旦心动了收下了,就不能“忘恩负义”阻止梁国去讨《欧冶宝录》。

看,梁国是多么师出有名。

不是他们想搞侵略,是雍国先偷书的。

《欧冶宝录》使用起来,一定是大规模制造兵器,经手匠人不知凡几,他国有心刺探的话,用不了多久就能探出铸造技艺。还不如早点拿出来,换个实实在在的利益。

真是环环相扣的险恶之局,谢涵甚至分不清自己是否也在局中。

不过片刻,竹简已纷纷传阅毕。

须贾来信,自然不是仅仅请示是否继续攻打随国,这只是个礼节性问题,更重要的是如果继续攻打,就要加派兵马。

在少了梁国独步天下的军团后,随国这块鲜美的蛋糕即将被重新分配,而分配的依仗,就全看各国这次带出来的人马了。

增派援军就是个大问题。

狐源带群臣至议事殿先行讨论,齐公匆匆带谢涵进太庙,继续成童礼的最后一个仪式,见谢涵面色不好看,道:“你什么脸色,寡人都还没忧愁,你倒先愁上了。”

谢涵抿下嘴,“初入朝堂,就遇到这种大事,儿子心里慌。”

齐公哈哈笑起来,“这就怕了?还说要给寡人分忧。”笑毕,他拍拍谢涵肩头,颇为慈爱道:“平日看你机灵活现,到底是年纪小,等会儿就多听听狐相……和其他几位大人怎么说。”

“嗯。”谢涵点头,也笑了起来,“听君父的。”掩下刚刚的震动与寒意,管梁公心机有多深沉──这位中原霸主终究是老了,也快死了。

现在,他倒也知道霍无恤愉悦度怎么会飞流直下了。

估计这消息也传到他耳中了──千辛万苦偷出来的书是假的,他尚且如此,何况是处心积虑的对方呢?

所幸,不知为何,这男主愉悦度随后又回升了,一加一减总下跌度没有超过三十,免了他和系统一番争论甚至要接受惩罚的事儿。

至于对方为何愉悦度上升,许是有什么高兴事,又许是反应回来幸灾乐祸呢──毕竟雍国可没兑现偷出《欧冶宝录》就带他回国的承诺。

左右,这与他无关,现在摆在他面前的是听群议增派援军的事。

齐国常备军共九万。

三万分散各地驻扎──那些各大家族的封邑自有各大家族的家兵镇守,需要国家军队驻扎的地方不多,最需要的是北境三城,共一万军,其余地方相对和平,二万足矣。

另外六万,一万是齐宫和扶突的守军。五万是棘门营训练有素的精锐。

如今,这五万中,三万由须贾带领,已达随国国境。

如今议题:一是增援多少兵马,二是调哪里的兵马支援过去,三是由谁带领。

“援军当然是多多益善,事态很明显了,现在没梁国压在顶上,谁派的兵多,谁就能咬下随国一大口肉。”一武将道。

“不可、不可,所谓不患寡而患不均,若我国增援太多最后占了太多城邑,怕得罪诸国糟了忌惮。”另一重臣道。

狐源老神在在,等众人讨论泰半后,从从容容出来各打五十大板,派出一万军。这个数字恰好是梁国原本要派出的兵马的三分之一。

共六国联军,齐国是大国,补上少了兵马的三分之一,没毛病。

至于从哪儿抽调,“兵贵神速,儿臣建议,由随齐边境几城先调四千兵马过去,占据优势。再由棘门营精锐调六千跟进。”听了不少,谢涵也站出来说了一句。

这可以说是一个很成熟而两全其美的方案了,使不少既怕棘门营过去速度慢又怕边境过去兵力不足的人豁然开朗。

狐源欣慰地笑了,“大善。”

齐公也拍板,“就按太子说的办。”

说的多不如说的妙,这是谢涵参政后说的第一句话,却已可见他对齐国兵力和疆域的了如指掌,以及他善于权衡与变通的能力。不得不使许多等着看闲话和笑话的人刮目相看。

当然,也有人敏锐地察觉出狐源和谢涵的“狼狈为奸”,怀疑着这话是狐源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