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殿卿:“买一辆车吧,这样孩子大一些,可以带着他们出去玩,比较方便。”
林望舒想想也是,提起孩子,便忍不住笑:“本来怕他们水土不服,谁知道人家比我们适应好!”
陆殿卿也笑了:“是,他们好像也没时差。”
只能说,小孩子的潜力是无穷的。
安顿下来后,陆殿卿的四舅一家过来请他们吃饭,四舅的妻子已经过世了,家里有两个表姐一个表弟,大表姐已经工作了,二表姐上大学,表弟还在上中学,看上去人都不错。
一对双胞胎自然瞬间成了香饽饽,四舅喜欢得很,抱着不放开,两个表姑也都觉得好玩。
林望舒也趁机向两位表姐请教了在这里上大学的种种,两位表姐倒是很热情,倾囊相授,又告诉她一些经验,林望舒自然受益匪浅。
她可以感觉到,四舅对自己一家还是很亲近的,毕竟是亲外甥,他和自己婆婆感情也好,自然对陆殿卿这个外甥上心。
如今自己一家远渡重洋来到异国他乡,有这样处处关照着的亲戚,普通留学生的那种茫然无助感自然减少了许多,心理上也放松了。
在几天的熟悉环境并安顿后,他们便收到了哈特默尔的邀请,前去他的庄园观光,之后参加了美国名流的晚宴,哈特默尔还帮林望舒介绍了一些学术圈的朋友,这让林望舒越发开阔了视野,她的求学生涯也自然更为从容了。
她在后来,曾经听一位留美回国的博士生聊起,说是到了美国,受到最大的就是多元化的文化冲击。
那是一位清华的毕业生,他提起清华学业竞争的残酷,提起曾经诺贝尔的梦想,提起梦想中的陈景润。
可是到了美国后,所有的一切轰然倒塌。
美国的报刊上没有陈景润,也不提起诺贝尔,美国的新闻电视报刊全都是好莱坞明星。
对于中国学子来说,他们靠着高考的拼杀才有机会走进了象牙塔,成为天之骄子,成绩就是他们最拿得出手的倚仗。
但是美国不一样,美国评价体
系多元,曾经纯粹的信仰在这里坍塌,价值观重新建立。
这对中国留学生来说,是一个艰难的过程,将过去的价值观全部打碎,浴火之后,重塑肉身,再重新站起来,拥有全新的视野与格局,成为一个独立完整的人。
不过对于林望舒来说,她倒是没有这些烦恼。
曾经年少学子如火如荼的青春,在她眼里不过是一场旁观,她一直保持着旁观者的冷静,她也清楚地明白,自己想要的是什么。
比起其它中国留学生,她也拥有了更多的视野。
在别的同学餐厅打工刷盘子的时候,她已经在陆殿卿舅舅的引荐下,也是因为陆殿卿身份的便利,拜访了诸位知名华人科学家,聆听教诲,开阔视野。
在阅尽繁华后,她很快便收了心,专注于自己的学习。
她所在的实验室并不大,学生也不多,不过她的导师是学术界的大人物了,门下出过诺贝尔奖得主,曾经参与过美空的“机载激光实验室”计划,甚至参与过激光陀螺仪的研究。
林望舒知道这些后,便感觉到了一种前所未有的兴奋,兴奋到了两手几乎颤抖。
她深切地感觉,自己接触到了金字塔的最顶端。
激光陀螺仪,这个名词自被创造,便浑身散发着尖端科技的神秘气息。
陀螺仪的概念最初来自于航海,是利用陀螺原理定向导航的罗盘,而激光问世之后,美英法苏几个国家都开始酝酿研制激光陀螺仪,以精准确定高速运动物体的方位。
可以说,随着科技的发展,飞机导弹等高速飞行物为了定位精确,那就必须使用激光陀螺仪,这就是高科技飞行物的火眼。
在导弹系统中,安装了激光陀螺仪,导弹就有了精准的眼睛,就可以千里之外一招毙命,以后的海湾战争中,装有激光陀螺仪的导弹那更是大显神威,让世界为之一振!
而在林望舒所熟悉的那个世界,突破了西方世界大国技术封锁,殚精竭虑呕心沥血研发出激光陀螺仪的,却是一个带有传奇色彩的故事。
据说当年钱学森先生留学美国,他听说激光陀螺仪这种技术后,已经预见到激光陀螺仪必是能扼住一个国家咽喉的重要技术,所以在五十年代回国前,他想办法弄到了两张图片,上面是激光陀螺仪不完整的公式和数据。
只是带回国内后,那两张图片的公式和数据晦涩难懂,中国科学家根本无从下手。
因为这个,这两张图片被称为“钱学森密码”。
数十年时间,“钱学森密码”无人能够破解,一直到后来,一位叫高博隆的科学家,为了激光陀螺仪埋头苦干数年,呕心沥血历经挫折,终于研究出来激光陀螺仪,成为世界上第四个拥有这项尖端技术的国家,为中国国防事业发展奠定了最牢固的基石。
那就是激光陀螺仪之父,是激光界的火眼金睛。
只是,在如今的中国,钱学森密码无人破译。
防止失联,请记住本站备用域名:
因为激光科研的落后,好像从来没有人认为中国的激光陀螺仪可能造出来,至于那位本该研究激光陀螺仪的高博隆先生,在目前的国内查无此人。
林望舒深吸口气,明白自己来到这里,就有机会了,别人不会透露什么,但是她可以慢慢来,可以从日常学习探讨中一点点揣摩,也许有一天,她可以得到一些线索,或者有所了悟。
制作激光陀螺仪是一个漫长而艰苦的过程,她自认平凡,并不敢承担这么大的责任,但是她可以带回去一些线索,去找到那个承担这个历史使命的高博隆,或者找到高博隆这样一个人物,重新把这个伟大的使命还给他们,让他们去制造激光陀螺仪。
林望舒拼命地压抑下心中的激动,她让自己
平静下来,平静下来。
这里的许多技术都远远领先于中国,她可以慢慢来,一口吃不成胖子,她有的是时间,她不能太激动。
她平心静气,开始研究这里的大学生涯。
这里物理系的课程和国内其实差不多,也是普通物理学、力学、电磁学等,不过选修的课程却五花八门,比如有人文物理学、感觉系统物理学甚至科学幻想小说物理学等。
林望舒和导师接触过后,稍微交流,发现自己的本科基础很扎实了,她英语又足够好,课业并不太难,可以直接参与实验室的研究工作了。
这里的考察方式和国内也并不相同,她应对起来并没有什么难度。
最让林望舒惊喜的是这里的图书馆,藏书甚丰,而且还有几万种期刊杂志,还有一些显微胶片和录音带等。
最惊奇的是,这里还有专线可以连接美国资料中心,只要给出Keywords,就能瞬间查出相关课题的参考文献资料。
当然了,查询这种资料是要付钱的。
林望舒感慨:“还是得有钱!有钱就能多查资料!”
陆殿卿好笑地看着她:“没事,你查吧。”
他略顿了下,含蓄地道:“我最近了解了一些资讯,打算以你的名义做一些投资,试试看。”
林望舒惊讶:“你怎么突然想到这个?”
陆殿卿:“我觉得挺好玩的。”
林望舒:“好吧,随你。”
她觉得陆殿卿应该还是挺有投资眼光的,况且他各方面消息灵通,既然来了美国,挣点资本主义国家的钱也挺好的,说不定还发财了呢!
她也就不再顾忌钱不钱的,痛快地将自己曾经渴求而不能得到的,一口气查了个遍,足足查了几十份资料,统统打印出来,带回去慢慢研究。
国内的同学陆续和她联系,大家都快毕业了,也想来美国留学,申请过程中自然遇到一些麻烦。
林望舒也就尽自己所能,将自己搜集到的美国大学研究生试题拿到,寄回去给他们,这样有助于他们参加李政道先生的CUSPEA考试。
其实熟悉了这里的一切后,林望舒的美国留学生活也变得简单起来。
陆殿卿工作比较忙,不过大部分情况下不需要加班,他买了一辆代步车,开学半个多小时回家,回到家里可以陪陪孩子,偶尔还有时间可以做做饭。
而她埋到实验室里,专心钻研学问。
她把席铭先生曾经的光学作为自己的方向,自己所学,一切都是为了将来开路。
她的方向太过明确,以至于她的导师为此给她提出意见,她在思考过后,也试着拓宽自己的思路。
美国的生活简单而枯燥,偶尔周末的时候,陆殿卿会开车带着她和孩子去海边,或者约了他美国的朋友一起聚会。
她其实并不太想,大多时候,她沉浸于自己的研究中,不过他还是会把她拉出来。
由于身份的便利,也因为他舅父的关系,他交游广阔,会带着她去参加国际企业沙龙,她也认识了几个美国大企业的老总,甚至见到了很高的领导人,得以有机会和他们沟通交流。
陆殿卿父母和舅舅偶尔会来美国看望他们,这个时候她只能放下手中的研究,陪着他们走走,当然这并不是什么坏事。
可以稍微腾出时间去旅游,看看美国的风景。
况且孩子大一些了,也得尽量抽出时间来陪着了。
随着学问的长进,她的心态变得越发平和,对将来也充满信心。
她相信,学成归国之日,自己曾经设想过的,都会一一实现。
防止失联,请记住本站备用域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