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1. 第一百八十一章 沈丽姝前所未有的思念……(1 / 2)

汴京生活日志 清越流歌 10337 字 2023-04-10

大姐沈丽姝没有因为弟弟们而停下前进的脚步,她只会越发斗志昂扬,带着小伙伴们高歌猛进,杭州门店盛大开业一个月后,他们立刻就打起了隔壁婺州的主意。

婺州这个名字,可能很多人听得一头雾水,沈丽姝起初也以为是没有名气的小城市,一听说金华火腿她才恍然大悟。

下一站去婺州,必须去婺州!

那里不仅有大名鼎鼎的金华火腿,还有未来的“宇宙中心”义乌。

当然现在的义乌或许还是个不起眼的小城镇,金华火腿也没多么闻名遐迩,这不过是当地百姓用来腌制储存食物的一种习惯,或许只有少部分老饕能发现它不同寻常的鲜美之处。

不过这依然不妨碍婺州是座人文荟萃、山川秀丽的城市,作为标准的鱼米之乡,当地经济繁荣稳定,百姓安居乐业,沈丽姝说第五家分店想去婺州,小伙伴们全票通过,并且立刻行动起来。

沈丽姝照例在小伙伴们完成了先期调研工作后,才不紧不慢的从杭州出发去婺州,完成了后勤找房等工作,便立刻捡起她的主业开始吃喝玩乐,第一顿就要吃金华火腿。

当地人吃金华火腿,多是切成薄片和蔬菜一起炒,寡淡的青菜立刻变得鲜美起来,也有和豆腐萝卜等食材一起煲汤的,汤汁奶白清爽、鲜香浓郁,沈丽姝连吃两天还有些意犹未尽,从记忆深处挖出一道名菜腌笃鲜。

算算时间,距离她上一次吃腌笃鲜已经过去十多年了,沈丽姝也不记得正宗做法是排骨咸肉春笋千张,还是排骨火腿春笋千张,但她既然从火腿豆腐汤中品出了熟悉的味道,究竟是用咸肉还是火腿,想来就大差不差了,遂立刻拿纸笔记下了这道菜的大致做法,并且大手笔采购了几十斤火腿,和给徐大舅的书信一起送回京。

采买这么多火腿,除了分给亲朋好友尝尝鲜,剩下都是留给徐大舅开发新菜品的,再过几个月冬笋就上市了,冬天正是吃这道菜的好时节,希望徐大舅抓紧时间开发上市。

吃完冬笋吃春笋,从冬天吃到春天,足足半年呢,这得给酒楼增加多少营业额啊!

赚钱的事沈丽姝从不马虎。

她就这样一边在婺州吃喝玩乐,一边分出精力关心各个门店的运营开发,忙碌的日子过得飞快,跟小伙伴们聊起来的时候才想起来,秋闱都结束有些日子了。

这段时间,新店装修工作正如火如荼进行着,小伙伴们为了加快进度,也是早出晚归去现场帮忙,就差跟工匠们同吃同住了。

正值炎热夏日,半个多月下来,大家不仅黑了,人也都瘦了一大圈。

沈丽姝不用像他们一样辛苦,但每天也都要去装修现场看看,顺便给小伙伴们送点小吃饮料。

外面到底没有汴京人民会吃会玩,风靡京城的各种口味奶茶果茶,这两年才在江南几座大城流行起来,但还没流传到婺州,现在街面上卖得那些解暑饮料,小伙伴们没几天就吃腻了,他们这些年已经被京城的各种美食养叼了胃口,再不是当初吃块肉都能感动到流泪的小可爱了。

沈丽姝体谅他们的辛苦,后来便每天亲自做了冷饮送去门店犒劳大家。

曾经还在店里当过一阵子奶茶小妹,如今不过是重操旧业罢了。

中秋前后,正是石榴上市的季节,沈丽姝这天下午冰镇了一大桶石榴果茶,又让阿姨们烤了一炉梅干菜烧饼,从街上叫了个跑腿的帮她一起送到店里。

很多地方有烧饼,馅料用梅干菜肉也不罕见,但是酥脆到掉渣的烧饼,沈丽姝他们还是来江浙一带才吃到,这种烧饼烤完如纸一样薄,又香又脆,吃得让人停不下来。

要不是怕上火,都恨不得把烧饼当饭吃。

他们在婺州找的阿姨中,有一个十分擅长做这种酥脆版梅干菜烧饼,吃了在家阿姨做的,再也不想去外面买烧饼吃了。

刚好燥热的午后,干了半天活,吃个烧饼配一杯冰石榴茶,解渴又解乏。

姝娘刚带着香喷喷的下午茶来到店里,立刻被小伙伴和工匠们包围着,分了食物便各自找了个桌椅板凳甚至木墩子坐下,一边吃一边大声闲聊,店内外充满了快活的空气。

沈丽姝没管他们的吹牛打屁,她发完福利就开始检查工程进度,楼上楼下转了一圈,发现没什么疏漏之处,才满意的回到楼下,正好听见小伙伴们聊今年的秋闱。

这个她感兴趣,便凑过去听了一耳朵。

“今天好像是放榜的日子。”

“这么快就放榜了?我都不知道。”

“我早上出门的时候,听隔壁邻居在跟人聊这个,他们家好像有亲戚去杭州考试了,还在那边等放榜呢。”

要说亲戚参加今年的乡试,他们家也有,还两个呢!这个话题立刻勾起了所有小伙伴的兴趣。

不过他们都知道,大弟一弟这个年纪参加乡试,就是奔着重在参与去的,谁也没指望他们才十四五岁就能考个举人回来,因此大家、包括沈丽姝这个考生家属在内,也只是对放榜话题感兴趣而已,就当茶余饭后的八卦,倒也没有特别在意。

周边地区的考生全都奔赴杭州贡院,放榜也是在杭州贡院门口,徐虎他们想想还有几分遗憾,“如果咱们还在杭州,这会儿都看上热闹了,咱们的店离杭州贡院不远。”

“是啊,不是都说江南文风鼎盛,今天是放榜的大日子,这会儿杭州门店那附近还不知道热闹成什么样。”

沈丽姝闻言笑道,“你们别忘了,一旦考中举人,官府是会派人往他们各自家中报喜的!婺州也是个人杰地灵的好地方,去府城应考的也不少,总有几个能中的,只是官差快马加鞭从杭州过来需要些时间,天黑之前肯定是能到的,到时候,咱们在婺州也照样瞧见盛况。”

她预料的没错,傍晚时分,大家就赶上了这场热闹,而且主人公刚好就是他们的邻居。

说是巧合吧,其实也有一定的必然性。

婺州门店的地址也一如既往选在闹市区,为了方便上下班,沈丽姝在隔了两条街的地方租了个院子当员工宿舍,从这边抄小箱子去上班,步行只需几分钟,但又跟商业区隔了几条街,晚上比较安静,可以保证大家良好的睡眠环境。

这样闹中取静的宅子,毫无疑问属于当地的高档小区,刚好这个时代读书考科举,也多是有钱人才能参与的游戏,所以新科举人刚好是沈丽姝他们的邻居,也不是很令人意外。

江南的百姓果然重视教育,他们对于其他八卦可能没汴京人民那样爱凑热闹,但一遇到科举放榜这种事,简直是全家老少出动。

报喜官骑着头戴大红花的骏马进城,这里的人们就知道是怎么回事了,纷纷放下手头的事追着报喜官跑,还有人仗着脚程快甚至跑在马前面,正好给不熟悉地形的报喜官带路。

越来越多的百姓得到消息,呼朋唤友从家里跑出来,跟在报喜官后面看热闹,于是就出现了万人空巷的大场面。

即便是在京城见识过状元游街的小伙伴们,也被这场面震撼了,瞬间无心工作只想吃瓜,于是头一回提前下班,把店门一锁也跟在人群后面凑热闹。

走着走着发现要去的方向越来越熟悉,最后成功在每天进出的巷子口,跟从家里出来吃瓜的沈丽姝碰上头,小伙伴们于是欢聚一堂,看完了邻居收到消息,从震惊到狂喜,最后一家几口抱头痛哭的感人画面。

挤在巷子里围观新科举人家属的百姓们,一直到天黑下来,才依依不舍的散去,沈丽姝他们也意犹未尽的回了家,吃着新鲜出炉的丰盛晚饭,继续热情讨论隔壁的新科举人。

一堂哥沈大路嘴角含笑,美滋滋的说:“虽说举人爹娘当着所有人的面抱头痛哭,多少有些失态,但我是很能理解他们的,日后大弟一弟中举,我恐怕也忍不住要泪洒当场。”

是的沈大路,这次来婺州开荒的团队还多了位新成员。

当然也不是很新。

之前沈丽姝回京参加完大弟一弟的谢师宴,再返回杭州主持开业事宜的时候,一堂哥就跟着她一起去杭州了。

沈大路为了这个外派机会,争取了近一年时间,阻力大都来自于家庭。

老沈家孙辈男孩加起来十几号人,成家了的就只有大堂哥一堂哥,他俩都是一十好几的“大龄青年”,屹今为止大堂哥也只有两个女儿,一堂哥家一个孩子都没有,沈爷爷沈奶奶他们期待了多年的大胖曾孙迟迟看不到影子,记得都开始求神拜佛了,坚决不答应放他们去江南。

当初大堂哥能被允许跟着去扬州支援新店开业,是因为老沈家的人都知道他火候还不够,顶多被派出去打打下手,一两个月后就回京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