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入林府(1 / 2)

宋氏乍听起来不是太差,好歹不是什么年纪可以当女儿爷爷的人,但其他的呢?

她忙问:“常哥儿,知府大人后院有没有什么传闻?性子如何?”

云常摇头:“据说知府大人不好女色,也没有什么乱七八糟的传闻,再详细的我要跟人打听打听。”

云舒瑶没有思考多久,就开口了:“娘,我是愿意的。”

就算她没有拜读过红楼梦这本巨著,也知道林如海是什么人——他是林黛玉的父亲。

他在书中出场的时候,是个大官,膝下曾有一子,后来夭折,只剩下林黛玉这个女儿,最后在贾家过着刀剑严霜逼的日子,死在了贾家,林家的财产也全都填进了贾家,被吃了绝户,再具体的她就不清楚了。

她没有那么多时间看课外书,闲暇时间也忙着做兼职。

现在她来到了这个世界,要么嫁人,要么出家,如果这个林如海还是她所理解的那个林如海,那么进林家也是个不错的选择。

如果她能生个孩子,不论是男是女,缺少子嗣的林家都不会亏待,要是没有生育,到了差不多的时候她可以想个办法脱身离开。

也可以趁着在林家的日子锻炼异能,等级高了,脱身更方便。

再者,这时候也没有什么小三的说法,不用有什么道德压力,至于说履行小妾的责任,云舒瑶觉得自己不会吃亏。

能生出林妹妹那样的人,又是探花出身,不会差到哪里去。

至于说后院的倾轧,云舒瑶也没有过多担心。

她又不是吃素的,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那当然是以牙还牙了。

宋氏摇头,拉住女儿的手:“你急什么,你大哥先去打听打听,这事咱们慢慢商量。”急着答应做什么,要是林家是个火坑可怎么办。

云舒瑶反握住宋氏的手。

这只手,很凉,还在微微发颤。

云常出去打听更多消息,宋氏忐忑的等待着。

一个是等云常的消息,一个是等夫君的消息。

王嬷嬷说已经写了信过去,夫君又是被冤枉的,或许现在已经在回来的路上了?

云常出去打听,知道的消息更具体了一些,却也不多。

比如知道了知府大人的年纪,今年二十七,现在已经是四品知府了,跟着他一起来赴任的还有老太太,以及知府夫人,这是唯三的正经主子,还有就是两个月前,老太太给知府大人纳了一门良妾,是一位布商家的庶出女儿,据说也是因为八字的原因进门的。

除此之外,据说还有两个通房,满打满算,知府大人一共就四个女人,以他的地位,这个数量着实很少。

也没有听说知府夫人有什么恶名,只听说是个喜爱诗书的才女。

宋氏听了,松了一口气。

以知府大人的身份,后院的人数着实是清净的了,答应?

宋氏不敢点头,等着夫君回来。

只是她觉得,夫君回来了,也是答应的可能性更大些。

面对知府,他们这等小门小户,有拒绝的权利?

宋氏忐忑着,没两天,就看到大伯带着夫君回来了。

“弟妹,我们回来了。”

听到大伯的声音,宋氏飞一般过去开门。

看到门口停着一辆骡车,大伯站在旁边,掀开车帘子,露出在里面躺着的夫君,“弟妹,二弟回来了。”

宋氏往车里看去,云庆梁也看过来,露出一个笑容,一看,宋氏就落泪了,哽咽:“夫君……”

他的脸色苍白的不像话,一条腿还夹着木板,他这是受了多大的罪啊。

宋氏赶紧擦掉泪,“夫君,你的腿……”

云庆梁苦笑着摸了摸自己的腿,安慰妻子:“没事,大夫已经帮我接骨了,养养就好了。”

这是……腿断了?!

宋氏倒抽一口凉气:“……回家了,咱们回家了。”

云庆梁只能苦笑。

他现在是出来了,在两天之前,他真以为自己会死在牢房里。

云庆朋把弟弟背回了房间,然后出去和儿子说话,把空间让给他们夫妻两。

云庆梁:“原来如此。”

他被放了出来,却不知道原因,现在才知道。

他靠在床头,把女儿叫了进来,看着她:“瑶儿,你怎么想,如果你不愿意做妾,爹就去拒绝,林知府不会因为我们家拒绝就做什么的,他是个好官。”

高门大户的日子,不是那么好过的。

他的本意,还是想要让女儿嫁给一个差不多的人家为正妻。

云舒瑶看着他苍白的脸,摇头:“爹,女儿愿意的,这也是咱们家最好的选择。”

要是知道他们家跟知府家最后没有关系,被伤了脸面的吴鹏会怎么做?

他可不是一个心胸开阔的人。

就算不敢明着来,暗地里想要做点什么,他们家也没有什么好办法。

而且她还去衙门口逛了逛,就算没有看的太清晰,也有个大概的印象,林如海,嫁了不亏。

云庆梁不说话了,拢在袖子里的手紧紧捏成拳。

他还是……太弱了。

这一届的秋闱他是参加不了了,下一次,还有三年。

等他起来了,如果女儿过的不好,还有他们给女儿撑腰。

要是起不来,女儿吃亏了连上门都上不了。

云庆梁想着,下颌线崩紧。

***

林家得到了回信,很快就请了媒人上门。

云舒瑶是正经秀才家的嫡长女,虽然不是娶妻,而是为妾,也有相应的程序要走。

程序不能跟娶妻那繁杂的三媒六聘相比,却也不是丫头抬妾一杯敬茶就能轻松走完流程。

林家遣了媒人上门,聘礼、聘银都有,日子也挑了个最近的吉日,给云家准备的时间不到一个月。

聘银五百两。

对林家或许这不算什么,但对他们家来说,这五百两比他们一家的财产还要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