局势艰难, 方百花等人并没有丝毫耽误,就乘上大船,前去北方。
这其中的当然有王洋的鼎力相助, 否则光是调集这些船上的水手和辨认航线, 就足够将他们阻止在外。
江南的腊月阴冷, 这些士卒每日在船上念叨教义,梦想着自己进京擒王,整个人都仿佛散发着光, 似乎随时都准备着为教焚身,直上天国。
张荣则有些叹息, 这次北上危险极大, 但公子却是毫无诓骗, 这确实是方腊军喘息的唯一机会、他们的救命稻草,不容有失。
方百花等将领看起来一往无前, 但平日里却总是找机会和他说话,问当初辽人是怎么拿下皇帝, 似乎想坚定自己的意志。
她想尽可能地带着活着的教众回去。
大船从杭州湾出海, 一路顶着风, 来到长江口, 这里还没有冲出后世的崇明大岛, 广阔无垠。顺着水路, 就能去运河, 但在这里,张荣却找来方百花, 让他们改变路线, 北上淮南东路, 从淮河口北上。
“我收到消息, 如今大宋水军在大江之上徘徊戒备,防范咱们的攻打镇江、江宁两地,咱们大船并不适合在大江航行,速度不够,也极易被点火的小艨冲撞,到时船上官兵必然危险,”张荣出谋划策,“若能沿淮南海岸北上,从淮河水东行,那么,只要及时上岸,打败淮河口的涟水军,就能一路无阻,从淮阴到宿州,再到应天府,过陈留,便至开封!”
他本就是北方水系里的头目,对于京东路一带的水运如数家珍,公子不了解的事情,他当然需要帮公子查漏补缺。
方七佛看了张荣建议的路线,也不得不承认,这条路走起来远比从长江北上来得安稳,若是从长江口入运河,他们的行踪就一览无余,几个渡口重镇必然有硬仗要打。虽然他们不怕死,但若耽误时间,影响大计,便万死难辞其咎了。
方百花也目光中透出异彩:“此计甚妙,这条水路只有一千余里,且沿途守备松散。淮水之上,有泗水、运河、涡水、涣水、淝水等数条大河直抵京城,又遍地是漕运粮库,咱们只要走这里,便无粮草被断被忧,而大宋得知消息,命江南军队北上时,也难以寻到咱们的行踪,到时,江南大军必然一刻也不敢多待,围困立消。”
两人对视一眼,目光交流中,都明白对方已经做下了选择。
但是,还有一个问题……
“张将军,这沿海北上,会不会有风浪……”方七佛犹疑道,“我曾听闻,每年都有大船,于海中沉没,我等莫要未等上岸,便全喂了海中鱼虾,那可就太冤枉了。”
张荣微笑道:“将军方心,这寒冬腊月,是正是海浪平稳之时,大风大浪,多是夏秋两季,如是在这腊月都能遇到大风,打灭咱们整只船队,那我只能说——这是天意不让我们成事了。”
言下之意,这都不行,那就是你们的神不保佑你们,认了吧。
一说到神灵保佑,对面两位目光便渐渐坚定起来,一起同意了这次计划。
他们相信,无所不能光明神一定会保佑他们的。
张荣对此不置可否,他家公子是天神下凡,神灵本尊,至于你们那神且不说真假,便是只能远在天上这点,就差太远了,再忠心,跟错了神,又有什么用?
……
自长江口北上淮河有六百多里的海路,如今黄河还没有改道夺河入淮,所以淮南沿海只是地势较低,并没有太多的滩涂和泥泽,沿海还有长达千里的海堤,防御海水倒灌。
张荣这二十余大船虽然很是引人注目,也未引起什么波澜,最多就是是沿岸渔民对比着自家小船,露出羡慕嫉妒恨的眼光。
借海风而上,只用了六日,便到了淮水港口,这里的守备只有五百人的编制,还有一半被吃了空饷,所以,当一艘大船里突然冒出一千士兵后,此地的守备乖巧地放下武器,磕头求饶,没有一点相争的心思。
随后,张荣让大军上岸,且为了显示破釜沉舟之意,将大海船们遣返了——不遣不行啊,这些船都是辽东海运的主力,是郭药师和陈行舟眼珠子一样的宝贝,要是损失了,说不得便又要派大军打过来了,连方百花他们一起端了。
随后自然是大军北上,但是接下来的场面,则让方百花又重新感觉到了当初起兵时所向披靡的感觉。
淮南一路仗着运河,都很是富庶,百年不见兵戈,沿途知县、乡军听说南边的方贼天降大军打了过来,无不心胆俱裂,屁滚尿流,跑得比兔子还快。
当然,还有更重要的原因,就是先前的大军南下,在他们这里补充了兵员,将很大一部分士卒都调去当了运送的粮草的民夫,所以,如今正是淮南路最空虚的时候。
方百花一路扫过去,但这时已经没工夫让他们烧杀抢掠了——他们的目的是围困京城,每一天都很宝贵,基本只是开仓拿取粮草,然后将里边的粮草分发给了周围民众,就一路火花带闪电打了过去。
十三日的时间,他们已经从淮阴,一路打到了亳州,离开封府只有五百里之距了。
而在这时,张荣与他们分了兵,带着千余士卒离开。
他的理由很正当:“我需要得带轻兵东去,避免皇帝西逃,到时有我拖延,也算是断京城后路。”
方百花本想质问他是不是想临阵脱逃,但却被方七佛阻止了,他俩私下商议了一番,方七佛觉得,张荣能陪他们北伐征宋,一路到此,已经是了不得了,北伐关系到圣教此役的生死存亡,实在是不适合与张荣起争执,无论他会不会去阻止皇帝西逃,他离开都是利大于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