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3章 412建泳池(1 / 2)

第413章 412建泳池

这一顿火锅吃的,全家都肚大溜圆,连唐植桐也不例外,虽然没饿到肚子,但已经很久没吃到这麽可口的东西了。

唐植桐本来打算吃饭把锅刷一下,放起来,但被张桂芳拦住了:「这里里面都是油,可不能浪费。碗也别刷,明天一早我起来给你们用火锅煮面条,直接用这碗。」

「也行。」面对亲妈的精打细算,唐植桐没法拒绝,只有挨过饿,而且是饿狠的人,才会有这种行为。

火锅汤的嘌呤含量是很高的,但唐植桐一点都不担心,就现在这种定量供应情况,压根就不用担心得痛风!

眼下能得痛风的,那得是非常有家底的,而且得天天去饭店胡吃海塞才有可能。

吃完饭,凤珍丶凤芝姐妹俩挺直了背写作业,一改往日驼背低头的坐姿,无它,吃太多,都顶到嗓子眼了,生怕一压给吐出来。

小两口坐着休息了一会,回到了厢房。

唐植桐看了眼炉子,加了一铲煤,一屁股坐在椅子上,继续向小王同学申请专项资金:「哎,火锅的价格有点出乎我意料了,钱不凑手,我交了个定金,明天补齐馀款取货。」

「还差多少钱?」小王同学一边问,一边从衣橱里往外掏钱。

「再给我个十块吧。」唐植桐盘算了一下差价,说道。

两个火锅花了二十四块一,本不富裕的钱包立马雪上加霜,况且还有炉子的钱没付。

炉子虽然用铁比较多,但大概率是要比火锅便宜的,眼下成品钢的价格只有六分钱一斤,一斤铁只需要四分钱的样子。

哪怕炉子能有五六十斤,再算上人工丶焊剂费用,也不会超过十块,至于设备损耗嘛,拜托,四盒牡丹是白给的?

「喏,二十。」小王同学数出钱来,交给丈夫,这阵子花钱如流水,她略有心疼。

「用不了这麽多,一张就够了。」唐植桐从中抽了一张,一分钱难倒英雄好汉,自个前阵子囤烟囤的有点多了。

「都拿着吧,你手里有多少钱我心里有数,锅要钱,你今天带回来的这堆吃的不要钱?后天去我妈那,少拿点就行。」小王同学拉过唐植桐的手,将另外一张也塞进他手里,然后将他的手给握起来。

「那个没花多少钱。」媳妇如此体贴,唐植桐还要从她手里骗钱,有些内疚,钱也有些烫手。

「没花多少钱也是钱啊,你总得再留一点自己买烟丶打菜的零花吧?」小王同学对着丈夫展颜一笑。

「文文,你真是太好了,能娶到你是我八辈子攒到的福气。」唐植桐看到小王同学的笑颜,更加醉了,一把搂过小王同学,将头埋进去,沉迷其中。

「轻点,轻点,今晚吃太多,你再使点劲,我能吐你一头。」小王同学两手按住唐植桐的肩膀往外推,即便她涵养好,可今天碰到美食,到底是没管住自己的嘴。

「那要不咱运动运动,消化一下?」唐植桐听后,嘿嘿一笑,意有所指。

「不,一点颠簸都不成,真快要吐了。」小王同学赶紧摇头,自己最清楚自己家的牛耕地的力道,吃饱了根本承受不住。

「那行吧。明天我取了锅,伱给咱妈送过去,我去取炉子。明天我跟你婆婆说,厢房的炉子就不点了,明天一块都换上。」唐植桐略有遗憾,将明天的行程安排好。

「行,睡觉吧。」小王同学揪揪唐植桐的脸,权当安慰了。

一觉醒来,就是10月23日,二十四节气中的霜降。

老话说「寒露不算冷,霜降变了天」,也就是从现在起,黄河流域大部地区开始出现白霜,太阳初升之时,千里沃野上,一片银色冰晶熠熠闪光。

霜打菊花开,对于文人来说,吃柿子赏菊花,是惬意的美景美事,但对于农人来讲,还有诸多农活要干,白薯丶大豆丶萝卜丶柿子丶白菜等等都要收或者将要收,惬意还要再等等。

对于唐植桐来说,今儿是劳动的一天。

来到学校后才知道,周老师临时让罗志平通知大家,今儿劳动,学院里要建游泳池了!

同学们对此兴致很高,唐植桐则只是表现得兴致很高,其实内心多少有些意见,泳池建好了能用几回?给谁用?免费还是收费?

然而,胳膊拧不过大腿,唐植桐自认是一块砖,学院让干啥就干啥。

建泳池得有建筑材料,而建筑材料采用就近取材的原则。

也不知道学院怎麽跟相关部门协商的,同意邮电学院拆城墙上的城砖用。

其实不止邮电学院这麽搞,早在去年的时候,四九城某高铁厂就是用城墙上的旧砖兴建起来的。

从今年开始,零星的拆除城墙行动,变成大规模的群众运动。

拆城墙是勤俭节约的象徵,也成了光荣的劳动,更是时尚潮流。

拆城墙的盛况可以用万众一心,众志成城来形容。

不少居民上班之前拆一块,吃饭之前拆一块,睡觉之前还要拆一块。

邻里之间的问候语可能就是:今天,你拆了吗?

自己动手,丰衣足食,只要够勤快,完全可以用城砖盖个小房子丶搭个狗窝啥的。

当然,截止到今年为止,被拆完的只有外城城墙,内城城墙只是小范围拆除,大部分还是健在的。

为了保住内城城墙,某人在几年后会一如既往的据理力争:「拆掉BJ的一座城楼,就像割掉我的一块肉;扒掉BJ的一段城墙,就像割掉我的一层皮!」

所用理由已经不仅仅是文化丶遗产,也有耗费的人力物力的数据。

内城城墙内心是「灰土」筑成,几百年的灰土坚硬如同岩石,拆除费时费力,而且体积颇大,预估有1200万吨,据其推算,用20节车皮运输,需要用85年才能运完。

然而,让他意想不到的是,在群众的支持下,这些灰土不足五年就被夷为平地。

邮电学院被允许开采的是西直门北侧的城墙,同学们去附近百姓家借地排车丶小推车,有人负责拆,有人负责推到学校,实在没车子的,就一人扛一块,慢慢往学院里运。

城墙的城砖与唐植桐从新火车站兴建时拆迁的住户砖不同,城砖一块有五十来斤,小车推个四块,肩扛也就一块,还得走走停停的。

唐植桐没有推车,也没有用肩扛,而是选择用自行车推,一次推一块,不累,而且比其他同学效率高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