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4章 安禄山的最後一搏,李瑄到来(2 / 2)

大唐天将军 落叶凋谢 8290 字 11小时前

探马继续打探东面动向,一有风吹草动,立刻禀告。九万大军开动,分工明确扑向郭子仪丶李广琛丶辛云京的八万大军。

河对岸的车神塞眼睁睁地看着燕军调动,难以渡河支援。

而且他麾下兵力不足,即便侥幸过河,也无法起到决定性的胜利,只能静观其变,防止燕军再试图过河。

「叛军想趁秦王到来之前,将我军击败。」

郭子仪一眼就看出燕军的意图。

「我们需将准备的战车丶鹿角推出,大军呈防御阵势。秦王不日就能赶到,届时叛军必灰飞烟灭。」

李广琛回答道,他们一直与李瑄保持联系。

他们的士卒虽然不比叛军少多少,但双方骑兵差距甚远。

而且叛军的兵甲比唐军更精良。

郭子仪丶辛云京丶李广琛的麾下,以河西丶陇右丶朔方丶河东为主要。

而这四个边镇的装备,盔甲,都不如西域军。

西域军是李瑄造反的核心,李瑄尽可能多地装备神臂弩,拥有超高的被甲率。

「我军最好也背河而守,这样压力会减少一些。」

郭子仪同意李广琛的意见,大军展开防御阵形。

此地距离黄河不到两里,唐军有调度的时间。

他们早就防备着燕军的铁骑,所以在行军过程中准备大量的鹿角,放在战车上。

这可以减缓燕云铁骑的冲击。

唐军到达黄河南百丈以后,李广琛向辛云京说道:「河陇的骑兵,由辛将军统领,不求击破叛军铁骑,只要能拖住他们即可。」

「明白!」

辛云京点头,轻骑游射,是他最擅长的。

想当年,他跟随秦王金戈铁马的时候,统领轻骑的基本都是他。

他会将队伍中的铁骑和轻骑分开,互相策应,拉扯叛军。

郭子仪将朔方骑兵交给麾下大将唐朝臣。

唐朝臣虽年轻,但善骑善射,膂力绝众,是统领骑兵的不二人选。

郭子仪吩咐唐朝臣也以游射为主,尽可能地吸引燕云铁骑的注意力,以减缓主力的压力。

唐军到黄河边,仅用半个时辰,就将鹿角丶战车等布置在外围。

李广琛认可老谋深算的郭子仪,将自己的麾下也交给郭子仪指挥,让郭子仪统一布阵。

郭子仪是天下间为数不多能统帅十万大军的将领,他结合各部战斗力,分配驻扎。

每一方面,皆面面俱到。

最终,大军五百人为一个方阵,分成一百个方阵,在三面拱卫。

同时,中心还有二十五个方阵的预备队,随时支援各方。

辛云京丶唐朝臣率领骑兵,离开主力军阵数里。

如果叛军追击,他们就游射逃跑。

如果叛军不追,他们就主动出击骚扰。

「轰隆隆!」

叛军的燕云铁骑和诸胡骑兵先至。

他们分成八路,每一路,都似有万骑,像是一条长龙。

大地在震颤,黄河在摇晃。

唐军中,有众多郡兵丶乡勇,看到尘土遮天蔽日,不免有些慌乱。

「有的将士戍边四十年无计,我们何等幸运,能领到这份军功。秦王不会吝啬赏赐士卒,得到勋爵的高低,就看这一战如何出力。」

「安禄山穷途末路,此定鼎之战。明日以后,叛贼覆灭,中原光复,天下太平,这样的机会恐不会再有了。」

「我们既是为了保家卫国,也是为了荣华富贵……秦王率领百万大军将至,在此之前,可多杀叛贼……」

郭子仪动员麾下士卒,让他们不要慌张丶恐惧。

哪怕是乡勇,杀死一个敌人也会和边军一样的奖赏。

之前李瑄从长安运输金银珠宝到河北,河东军丶朔方军已经得到过一次赏赐。

许多将领因常山之战丶九门城之战丶嘉山大捷加官进爵。

特别是河北的乡勇,家乡被扰乱残害,心中憋着怒火。

叛军再凶残,不过是一条命,箭射中会死,刀劈中会亡。

再说,他们不是孤军奋战。

秦王率领百万大军入中原,否则安禄山也不可能逃出洛阳。

经过唐军将领的一番传话,士卒们严阵以待。

盾牌丶长枪丶弓丶弩,全部准备到位,等待叛军的进攻。

可惜时间有限,无法驻营寨。

「杀!杀!杀!」

燕军骑兵到来以后,见唐军拒马丶战车,又排列整齐,不敢冲阵,将冲阵的任务交给步兵。

他们留有一部分铁骑,等待时机。

孙孝哲丶王武俊等率领诸胡轻骑,去追击辛云京丶唐朝臣。

灭掉唐军骑兵,等于斩断唐军一臂。

寡不敌众,在叛军冲来之前,辛云京丶唐朝臣率部向东南。

虽是逃亡,但阵形不乱,可以回首反击。

紧随着叛军骑兵后方,大量的燕军步兵赶来。

步兵的任务不一定是冲破唐军阵形,而是移除战车丶拒马,找出破绽,给叛军铁骑冲散唐军阵形的机会。

此时已经是黄昏,落日馀晖洒满大地。

燕军争分夺秒,不会因为此是黄昏而止步。

最西面,尹子奇率领步兵最先到达。

由于唐军北面靠黄河,未有暴露,崔乾佑将进攻北面的步兵,也全部交给尹子奇,让他务必尽快攻破。

「打败唐军,我们就回到家乡。否则死无葬身之地。不要奢望投降会被得到宽恕,李隆基早就下令处死我们,将我们的家人充为奴婢。」

尹子奇在下令冲动前,鼓动士卒用命。

这种情况下,叛军处于想活命,又不想用命的阶段,士气非常虚。

但他们知道尹子奇说得在理。

投降是死,只能搏一搏。

几乎每个燕军士卒都在叛乱中犯下罪行,这是他们畏惧投降的原因。

而且当今执政的是李瑄,这是眼中不揉沙的人,连自己的堂兄都杀,六亲不认。

燕军壮着胆子,迈着沉重的步伐,冲向东面方阵。

大盾,攻阵长矛。

队伍的缝隙中,还有强弩手。以应对唐军的强弩。

他们如汹涌的潮水一般,铺天盖地席卷。用喊增加自己的勇气,震天动地。

旗帜在风中猎猎作响,刀枪在残阳如血下闪烁着寒光。

「咻咻咻……」

一百步外,唐军的弓箭手阵形,最先向燕军抛射。

箭矢如密集的雨点一样,向燕军打去。

「铛铛铛……」

但多被燕军用盾牌和铁甲挡住。

又进五十步,双方强弩开始攻击,他们都在瞄准彼此,互有伤亡。

总的来说,在弓弩对射中,作为守势的唐军是更占优势的一方。

这种局面,等叛军摸到鹿角的那一刻,开始变化。

燕军必须先拔出深扎在泥土中的鹿角。

但鹿角上密布尖刺,手根本放不上。

燕军只能用长矛去合力挑。

在这空隙间,唐军的强弩再次发力,先压制燕军的强弩手,再瞄准射击最前方的燕军铁甲士兵。

使不少燕军士卒喋血阵前。

唐军的大枪齐出,可以捅到挑鹿角的燕军。

虽然他们穿着铁甲,但数枪齐至,总会找到机会。

金铁的碰撞声,不绝于耳,燕军士卒接连不断地倒下。

一直到天黑,他们才用命将鹿角挪开一部分。

将沉重的战车推开更难。

燕军与唐军枪矛对攻,准备压制唐军,将唐军赶出战车范围内,再试图将战车挪出战场。

在漫长的战线上,燕军只要攻破几处阵形足矣。

这样的方阵,往往牵一发动全身,几处攻破,对唐军来说就是致命的。

更何况,外围还有众多燕军铁骑虎视眈眈。

天完全黑下的时候,燕军已经完成三面同攻,战斗更加惨烈。

两个时辰后,所有鹿角都被移除,战车前铺着厚厚的尸体。

范阳军丶平卢军的凶性激发以后,知道不是你死,就是我亡,纷纷用命。

唐军的死伤也在逐步增大,毕竟综合素质比燕军差不少。

哪怕乡勇丶郡兵士气再高,也无法弥补与精锐边军的差距。

唐军死伤士卒,会迅速被抬下去,后方士卒递补。

战线还是被他们牢牢掌握,不给燕军铁骑冲击的机会。

燕军轮换攻击,唐军也有足够的兵力轮换。

为鼓舞士气,郭子仪在阵地中点燃数百团篝火。

厮杀声中,篝火照亮夜空。

熊熊火焰,让唐军军心稳定,有条不紊地进食,还有烤肉的香味散发出。

数万大军结阵,而燕军攻阵步兵虽精锐,但数量远低于唐军步兵,岂是那麽容易攻破的?

燕军的骑兵,与辛云京丶唐朝臣一番逐战,并未占到便宜。

他们害怕是计,又不敢离开战场太远。

不过王武俊认为只要赶走唐军骑兵,等待步兵被破即可,没必要冒险直追。

辛云京率轻骑骚扰的时候,王武俊丶孙孝哲等只是稍微追逐一番,他们未离开战场三十里。

蛾眉月高挂,天空中繁星满天,与战场上的篝火相映衬。

两方军队厮杀已经进入子时,喊杀声震碎了夜的寂静。长矛长枪你来我往,在黑暗中交错,溅起的鲜血似一朵朵妖冶的花绽放在夜色里。

战鼓如雷,震颤黄河波涛,怒吼咆哮。

忍无可忍的崔乾佑令燕云铁骑,在他自以为的薄弱处发动一次骑兵突袭。

那里的战车被毁掉,但唐军士卒用长矛大盾挡住骑兵冲击,使得数百骑死伤在防线上,不得不退回去。

战场焦灼,燕军想快速冲破唐军的梦想再次破灭。

不远处,在士卒拱卫下的安禄山急得跳脚。

他不断地催促崔乾佑破敌,传令的使者项背相望。

正是因为安禄山的催促,使崔乾佑动用骑兵去冲击阵形未乱的步兵,等同送死。

「报……启禀陛下。东面三十里外,发现大批唐军骑兵,他们星夜赶程,向战场方向驰来……」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