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位宰相,猜猜这是什麽?」
裴宽和李林甫到来后,李隆基和他们打个哑迷。
狼头大纛,顶端还有狼尾。
金甲,镶嵌着黄金的铠甲,极高的身份才能穿戴。
作为当过范阳节度使的裴宽,一眼就看出这两件东西,遂拱手说道:「启禀圣人,此为回纥出征主帅的狼头大纛和回纥可汗丶或者王子的帅铠。」
「啪!」
「左相所言极是。」
李隆基抚掌大赞。
说完,李隆基将战报交给两位宰相,让他们观看。
这场景李林甫太熟悉了,李瑄一定把回纥打得很惨,连狼头大纛和金甲都被送到长安。
果然,战报上先是一如既往地夸赞皇恩浩荡,圣人英明,受皇命而讨伐云云,把李隆基捧到天上。
然后才开始介绍士兵们长途奔袭,风餐露宿的辛苦,特别是在风沙之中连行数日,环境恶劣之极。
所以才有「披荆斩棘」的大胜。
战果十分夸张,回纥来不及准备,就已经被唐军攻入营垒中。
其中,李瑄早早布置伏兵,利用轻骑,将回纥引往伏兵之地。
一个叫「陌刀军」的兵种,在伏击中大放异彩。
只是数十人伤亡,就挡住数千骑兵的冲突。
「当张兴刀者,人马俱碎,将士尽执长刀而出,如墙推进。这个张兴,一定要拜为将军。」
李隆基将贺表的一段话念出来,顿时觉得张兴此陌刀将异常勇猛。
决定像王难得丶南霁云一样,封一个南衙禁军的将军,用以标榜身份。
「恭喜圣人喜得良将。」
李林甫立刻恭喜道,虽然他知道张兴是李瑄的手下。但无法挽回的局势,索性拍李隆基一个马屁。
还有,刘单这个竖子,早晚要整死他。张兴已经「人马俱碎」,够夸张了。
但把李瑄描绘的,简直跟神一样。
「阵成,帅披马甲择亲卫入阵,及午至黄昏,三军尽披靡,独斩千人。」
「帅见大将阿勒卜出阵,跃马持槊,一击夺命,贼众溃,大呼驰入,铁甲尽摧。」
诸如此类的描述,将个人武勇决定胜负,发挥得淋漓尽致。
更何况,回纥还是被突袭丶包围丶再包围的情况下。
回纥五万骑南下,只有不到两千骑逃走。
在军事战斗上,这就是算全军覆没。
斩俘与死亡比例,更是小到十几比一。
李林甫虽然恨李瑄,但不得不佩服李瑄是当代第一名将,勇武史书难寻。
「据说回纥领军者为骨力裴罗的继承人磨延啜,他为了逃跑,用金蝉脱壳,冒充小兵。没有抓住他,已经不重要了,只是金甲和狼头大纛,就与其一个份量。」
李隆基认为获得金甲和回纥的狼头大纛,足以比上生擒磨延啜的军功。
「圣人英明。回纥在西域有影响力,如此轻松战败回纥,大唐在西域的威名更甚,等李将军大破吐蕃,西域诸国必纷纷遣使来唐。」
裴宽也拱手说道。他是力挺李瑄的。
曾作为主帅,裴宽敬佩李瑄的作战方式。
每次都以极小的代价,获得极大的胜利。
哪能用一句勇猛,将其全部概括。
「我准备授七郎为柱国,两位意下如何?」
李隆基问李林甫和裴宽。
其实李瑄的军功早就可以封上柱国了,但李隆基想到李瑄还要与吐蕃大战,上柱国之事再缓缓。
「回圣人,李将军是国家的支柱和栋梁,当有此封。」
裴宽立刻回道。
「圣人英明,臣也赞同!」
势不可挡,李林甫只能默认。
李隆基非常满意,他已派人送诏书向骨力裴罗质问,等待骨力裴罗的答覆。
他又将李林甫和裴宽拉到大唐的版图前,他指着地图说道:「七郎说过,中国当尽拥有黄河,这一天是不是快要到了?」
黄河是华夏的母亲河,从文明诞生以来,哺育着世世代代华夏子女。
自古以来,黄河的上游从未被华夏拥有。
当李隆基治下的华夏,能尽有黄河,这将是开天辟地的功绩。
「有李将军在,别说黄河,长江的上游,也会被圣人掌握。」
裴宽趁机向李隆基吹捧道,实际上他也是胡说。
「朕甚期待!」
李隆基没有好高骛远,只是摸着地图上黄河源头的那片区域。
那里曾经是一个叫苏毗的国家,现已臣服吐蕃。
……
翌日早朝后,授李瑄为柱国的诏书快马加鞭送往湟水。
同时,李隆基赏赐李瑄三百金,金器二十件,玉器二十件,绢三千匹。
对临洮军和赤水军也继续厚赏,赏资从京兆府库出。
如封张兴为千牛卫将军,封辛云京为右领军卫将军,封李朱师为右武卫将军。
封安重璋丶荔非元礼丶车神塞为禁军中郎将。
让荔非守瑜领了禁军的郎将。
当李瑄率领兵马回到湟水时,李隆基的诏书七百里加急送至。
这些消息传过来,是为在与吐蕃大战前振奋军心。
如果南霁云丶张兴丶辛云京等领禁军将军的人若再立功勋,说不定会封爵。
哪怕是个虚封的男爵,也是光宗耀祖的事情。
虽然没有僚属的封赏,但李瑄在战后会将高适丶刘单丶岑参丶杨绾丶刘晏等人的品级奏升几级,兼更高的职事官。
届时李隆基必然会同意。
有这样的履历,哪怕以后他们不当僚属,也可以下放为一郡太守。
到湟水城后,李瑄吩咐临洮军丶赤水军丶河西诸胡军,修整五日,补充睡眠。
五日后,也就是十月下旬,对吐蕃的战斗正式开始。
「刘判官,士兵的纩衣准备的如何?」
回到军中,李瑄第一时间召集僚属。
「所有将士皆备有纩衣,可抵御风雪的行军帐篷,也已备齐全。」
刘晏向李瑄回答道。
「刘判官,十几万大军的粮食能支撑多久?」
李瑄又问刘晏。
「启禀李帅,属下又令金城丶陇西丶武威等郡运送五万石粟米至积石军城丶绥和守捉丶鄯州城,可以支撑两军至明年春天三月,盐也足够。圣人派使者在河陇收购羊和美酒,现军中有羊五万头,美酒三十万斤。」
刘晏一次性向李瑄禀明。
「出征前夕,取十万斤美酒畅饮。剩下美酒平均分配给士兵御寒。羊除了出征时宰杀炖煮,其馀平分给诸军将士。」
青海的冬天太冷,李瑄考虑到这种情况,决定让士兵的水壶当酒壶,打仗前喝几口暖暖身子。
李瑄考虑过嗜酒者会将酒喝完,但毕竟每人的酒有限,喝醉倒是不至于。这个时代的酒也就比后世的啤酒高一点。
不过李瑄还是让高适传令士兵,禁止在下雪之前,把酒喝完。
当然了,真要遇到酒鬼偷偷摸摸把酒喝完,李瑄也没办法。
在边疆作战,士兵们往往自己携带酒水。
将军不会因为士卒携带酒水去责备。
对将士们来说,饮酒不但能增添平常乏味生活的乐趣,亦能使他们胆略勇壮,英勇杀敌,是振奋人心丶鼓舞士气的「良药」。
狂野与英勇,都会在饮酒的一瞬间释放。
「军中禁酒」,在这个时代,这种环境下,并不适用。
那些喝酒误事的,往往是怀抱着美人的将领,而非战斗前线的士兵。
「遵命!」
刘晏丶高适等僚属领命。
这个消息传到军中,全军一定会振奋……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