却说,从六部出来寻酒楼吃午饭的官员,有的途径宫门口,见着柳芳丶金孝昱等人,因是尾声,就询问着一早就来看热闹的官吏,于是一些传言开始在神京城部衙丶寺监发酵。
军机大臣杖责属吏司员,或因泄愤,或因争执,一时间,流言四起。
有的人就打听起因,柳芳逢人就说,圣上今晨召集军机处和内阁议事,军机大臣丶检校京营节度副使贾珩,说什麽河南有变,为阁臣和军机处同僚驳斥,而后他和金孝玉两人与贾珩口角几句,不想贾珩竟利用锦衣都督职权将两人杖责。
这番传着传着,就愈发变了样,军机大臣贾珩说河南官军剿寇大败,调兵遣将,支援河南,阁臣斥其小儿梦呓,杞人忧天!
至于军机处,同为军机的施大人以及全班司员齐齐反对,贾珩自觉丢了颜面,出来遇到金丶柳二人,与其口角几句,拿其泄愤撒火。
这番言论一出,翰林科道恍若闻到血腥味一样,将不善目光投在了贾珩身上,京中暗流涌动。
翰林院,官厅
左都御史许庐用罢午饭,刚刚从外间步入官厅,见着聚拢在一起议论御史,皱眉喝道:「官厅之中,不去做事,聚拢喧哗,成何体统!」
正在议着的御史,喧闹声音为之一降,散将开来。
这时,山西道御史王学勤面色一肃,拱手道:「总宪大人,军机大臣贾珩无人臣礼,在宫中擅操权柄,喝令锦衣杖责军机司员,总宪大人可曾知道?」
许庐皱了皱眉,沉声道:「本官所知,怎麽与尔等所言不同?」
迎着几位御史的疑惑目光,许庐面色冷硬,徐徐道:「军机司员柳芳丶金孝昱两人,依仗武勋身份,狂悖无礼,在宫禁重地拦阻丶威胁詈骂军机大臣贾珩,而后为锦衣都督将二人以律严惩。」
这时,一个御史道:「贾珩既为军机大臣,又为锦衣都督,所以是锦衣都督为了维护军机大臣的体面,命锦衣杖责两人?」
说到最后,几乎有一种「堂下何人,为何状告本官」的即视感。
众人也觉得荒谬。
许庐沉声道:「金丶柳二人狂悖骄狂,咆孝禁中,锦衣杖责二人,以正国法纲纪,纵是本官为锦衣都督,也会如此处置!」
王学勤面色变了变,沉声道:「总宪,不管如何,贾子玉全无军机风度,只因上奏进言为阁臣和同僚驳斥,竟藉机打击异己,其性情暴戾丶手段酷烈,先前在恭陵一桉中,就见一二端倪,此人德薄识浅,如窃据高位,下官恐贻误军国大事。」
其他御史也纷纷附和。
「许总宪,这贾珩毕竟年轻,纵观我朝,岂有未及弱冠之廷臣?其只因廷议而为同僚反对,就行此乖戾事,全无军机威信,依下官看来,这所谓军机处也是全无章法,不成体统!」这时,浙江道掌道御史刘国甫冷声说道。
无他,不管是《平虏策》中的军机处之设,还是领京营兵马在安顺门阅兵扬武,如此种种,虽然在崇平帝以及朝堂重臣或漠视丶或赞成的气氛中磕磕绊绊通过,但科道言官并没有对贾珩的这些策略心服口服,只是见其圣卷优隆,一直未得机会攻讦。
而且,还有被贾珩一桩又一桩眼花缭乱的操作,给堵得说不出话来。
如今,终于寻到突破口,军机处议事,借锦衣都督职权打击同僚,科道言官岂能容此宵小窃据高位?
「如今京察大计,正处关要,尔等不回去理本道事,还要妄起争端?」许庐面色一沉,冷声道。
「总宪,朝纲败坏,我辈岂能袖手旁观?」云南道御史龚延明急声说着,陈述道:「贾珩,幸进之徒也,军功不着而得居高位,品望不隆而预知枢机,为图一己私利,安插亲信,任用私人,行事狂悖,残虐暴戾……据下官所知,其担任恭陵主审官以来,将工部丶内务府相关吏员牵连诏狱,擅用私刑,专权跋扈,残害同僚,令人发指!然而其岳丈秦业与同族族人贾政同为工部僚属,独善其身不说,皆以幸进超擢,前者现为工部右侍郎,后者也调入通政司通政,均是超擢,下官思之,觉得此人诚谓大奸似忠,狼子野心,如今更欲擅调兵马入洛,意欲何为?」
这位御史此刻所言,俨然是要写进弹劾奏疏的攻讦之言,骈四俪六,字字如刀。
此言一出,一众御史皆是附和,一时间大有群情汹汹之势。
就差喊出一句「国家养士百年,仗节死义,就在今日,天诛国贼!」
许庐目光逡巡过一众御史,沉喝道:「是本官举荐秦业为工部右侍郎,任命官吏,皆为诸臣廷推合意,岂有贾子玉间与?至于贾政,其人工部秩满两任,迁转合规,如说超擢,本官蒙圣上慧眼拔擢,由三品京兆府尹而至都察院总宪,连跃两级,怎麽,龚御史是不是要连本官一并弹劾?」
说到最后,声色俱厉,目光咄咄。
此人扇动御史,其意不明。
「下官不敢,许总宪为科甲出身,辗转诸省三品臬司,岂是秦业丶贾政之流可相提并论?」对上那具有压迫性的目光,龚延明面色微变,连忙拱手道。
许庐看向一众御史,面色如铁,沉声道:「御史风闻奏事,纠弹不法,尔等自有弹劾朝臣之权,然军机枢密,关乎国政社稷,御前共议兵事反得肆意传播,不辨表里,妄议得失,于国家有害无益,尔等当戒之丶慎之。」
这时,江南道御史陈端,却毫不退让,目光直视着许庐,朗声道:「许总宪,过往廷议多集九卿丶科道共商,今日诸般大政悉决于东西衙堂,置我等科道言官于何地?况彼等军机处吏员,粗鄙不堪,竟因异见之争而于宫禁争执动手,简直骇人听闻,彼等碌碌之辈,岂得参赞军机,掌柄国政?」
这才是深层次的矛盾,原本的科道大是有资格参与廷议的,现在廷议制度虽仍在,可因为军政剥离,廷议也多议着一些无关紧要之事,而军机处之设,更是让科道言官视为眼钉肉刺。
这严重侵夺了文官职权,而这一次趁着军机处「内讧」,科道言官要猝然发难,将军机处一举打入尘埃。
这是大道之争,岂能退让半步!
许庐默然片刻,沉声道:「国家大事,谋画方略自有经制,如人人皆可胡言,不懂装懂,天下大乱,就在眼前,至于贾珩其人,先前整军练兵,谋略勇武,有目共睹,如今官吏腐败,尔等既为言官,当严履职责,纠劾贪腐……军机处之中,本官记得,并非都是武勋,还有兵部中人,李阁老不顾奇险,赴北戍边,也是尔口中的碌碌之辈?施大人两榜进士出身,也是粗鄙不堪?」
这就是当初崇平帝将兵部人等选入军机处的用意,原本还是捏合军机处和五军都督府。
众人一时语塞,兵部尚书李瓒为人,众皆有目共睹。
「汝等既为言官,有风闻奏事之权,想弹劾的,本官也不拦着,只是弹劾前,多思多虑,不要成了有心之人祸乱朝纲的的刀!」许庐掠了一眼一众御史,拂袖而去。
这其中不乏有他看好的忠直之士,可惜太过年轻,容易受人挑唆。
而浙丶齐两党往都察院安插人手,搅乱风宪,更是可恨。
一众御史面面相觑,云南道御史龚延明目光闪烁,也不多言,回去就写弹劾奏疏了。
永安坊,杨宅
后院轩室中,杨国昌去了官袍,着一身便服,歪坐在藤椅上,手中托着茶盅,拿着茶盅盖碗儿拨弄着茶沫,抬起耷拉的眼皮,看了一眼对面躬身的锦袍书生。
「都察院怎麽说?」
「下官和都察院的同僚提及此事,群情激愤,正要上疏弹劾时,却为许总宪所挡,许总宪言辞如刀,蛊惑人心,一些同僚为其说动,不再上疏,但杨相放心,还有不少人看不惯弹劾。」
锦袍书生赫然就是云南道御史龚延明。
杨国昌低头啜了一口香茶,苍声道:「许德清与小儿有旧。」
龚延明年轻面容上带着谄媚的笑意,拱手道:「杨相,下官发现科道中不仅有我们的人,还有浙党的人,义愤填膺,书写弹劾奏疏。」
杨国昌点了点头,说道:「奏疏要趁早递,再去看看六科的动静,最近几天,声势要造起来,不要希望一弹即中,关要是弹章不能停,连续弹劾半个月,最好能等到河南都司送来捷报,好了,去忙吧。」
「是,杨相。」龚延明拱了拱手,告辞离去。
「父亲,怎麽会有浙党的人?」见龚延明离去,杨思弘在一旁侍奉着茶水,放下手中的紫砂壶,诧异问道。
杨国昌道:「毫不出奇,浙党想要借小儿之力扳倒老夫,故与小儿苟且,可浙党也不是铁板一块儿,况小儿当初所上《平虏策》,不论于军机处之设,还是重武抑文……凡此种种,皆为倒行逆施之举,是谓,满朝文武苦贾珩小儿久矣!」
其实杨国昌这话还隐藏着一丝对当朝天子的怨怼。
杨思弘点了点头,又问道:「可浙党魁首一向阴谲,按说……」
杨国昌面色澹澹说道:「别忘了,浙党前日谋工部右侍郎之位,结果却鹬蚌相争,渔翁得利,反而工部部堂落在贾珩小儿岳丈头上,浙党中人岂会心服?」
事实上,确如杨国昌所想,浙党对工部侍郎职位劳而无获,内部颇有微词,尤其是韩癀改弦更张,廷推举荐秦业,尽管事后与浙党解释,但不是所有人都能理解。
「父亲先前不是说,圣上对贾珩信任依旧,圣卷不衰,纵此次弹劾也难动摇其分毫?」杨思弘儒雅面容上现出疑惑。
「话是这般说,可也不能坐视其势大,如今借着军机处内讧,弹章如潮,起码能扫一扫贾珩小儿威信,一个威信荡然无存的军机大臣,一个乳臭未乾的黄口小儿,有何资格与我等共秉国政?」
「哒!」
杨国昌说着,面色一沉,将手中的茶盅勐地放在一旁的小几上,盖碗儿上下跳动,发出刺耳的声音。
显然这位内阁首辅对军机处如鲠在喉,而先前贾珩屡屡与自己作对,更是怒不可遏。
杨思弘目光闪了闪,面上若有所思。
杨国昌苍老目光晦暗几分,道:「等河南都司传来捷报,那时圣上就知道这小儿几斤几两,或许不待东虏一战,就可见小儿为纸上谈兵之辈,夸夸其谈之徒!」
杨思弘点了点头,道:「父亲,纵观我朝,不曾有未满二十,与闻国政,参赞军机者,如今浙党为一己之私,纵容小儿乱政,实为朝臣不耻。」
「嗯。」杨国昌似应未应一声,将眼皮耷拉下,摆了摆苍老的手。
杨思弘也不再说其他,出了轩室。
……
……
荣国府,荣庆堂
贾母刚刚用罢午饭,凤姐在一旁陪同说话解闷儿,邢夫人丶王夫人与薛姨妈等人在一旁作陪,李纨丶迎春丶探春丶湘云丶钗黛俱在一旁坐着相陪,此外还有邢夫人的侄女邢岫烟。
贾母跟前儿还坐着宝玉,这几天,贾母的心情还不错,时常唤着西府的几个姑娘来说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