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粗可不是随便加的,口径即正义这个事情,在空空弹上不太适用。
对于高振东随口就能说出一个很好的弹径平衡点,大家都是极为佩服,他来之前可不知道弹径有改进空间,能这麽短的时间内拿出这个非常均衡的数据,说明他的基本功之扎实,到了很离谱的程度。
高振东:那啥,抄的,R-73弹径0.17。
至于长度,导研院的同志自然能匹配好。
总师听了大家的讨论,自己也权衡和计算了半天,击掌叫好:「嗯,这个想法可以,我们回头深化一下,作为首选方案进行攻关,原本那个作为备选方案。」
作为高振东来说,要改就大改,至少达到三代红外格斗空空弹的基础或者是平均水平,改来改去整个二代半能有什麽意思。
已经有了二代水平的雷电-1垫底,就算步子迈大一点也不怕扯到那啥,老毛子和花旗国还在用一代弹呢。不过也不一定,老毛子在和我们进行了红外空空飞弹技术交流之后,估计马上二代弹也会出来了。
总师说完,乐呵呵的转头看向高振东:「高总,继续,继续,还有什麽好想法。」
高副总师难得来一次,这个会一定要开得够本儿才行。
高振东看着自己刚才写到的笔记本上的要点,继续发言:「气动舵面这块儿,我的建议是减小尾翼的翼展。」
减小翼展?这是为什麽?
见大家都有一点没想明白他的想法,高振东解释道:「是这样的,弹体加粗了,升力加大了,原本尾翼就可以减小了,顺带还能减小阻力,这是其一。」
这个比较容易理解,大家一听,嗯,对对对,那边增加了某一参数,这边就可以顺势减小,高总这小连招一套一套的。
不过既然有其一,就有其二甚至其三,大家都很好奇。
「第二,现在这个尾翼,是在低过载下使用的,当过载上升到一定程度的时候,这个尾翼有点过于稳定了,对于发挥机动性不利。原本尾翼上的陀螺舵,在这个时候力矩有点太大,把弹体运动趋势卡得有点死了。减小翼展,降低这种力矩,对于机动性有好处。」
尾翼陀螺舵,是个被动的稳定手段,参数一旦确定之后,是没法控制其行为的,你想要,它在,你不想要的时候,嘿,它还在。
这个手段到了高机动红外空空弹时代已经彻底消失,但凡对于机动性没影响的话,这种成本低廉结构简单的手段是不会被放弃不用的。
但是高振东现在暂时没法彻底放弃这个东西,彻底放弃的话,飞弹的稳定就得上主动控制手段了,在这个时代有点超纲了,
R-73的60G机动性,是靠5个控制通道实现的,两个燃气舵通道丶两个空气舵通道,一个副翼通道,非常复杂,以现在的环境条件来说,得考虑上计算机了。
如果说0.15米的弹径,想想办法还是能把DJS-60D塞进去的话,但DJS-60D的价格,恐怕谁看了都肉疼,这和用黄金做聚能破甲药型罩没什麽区别。
所以高振东的选择是减小翼展,至少控制系统对抗起稳定力矩来没那麽困难,机动性也会好一些。
同志们这才想起来还有这个问题,这样一来,结合弹体加强的程度,是不是能考虑更进一步加强机动过载了?
「高总师,那我们能不能考虑彻底放弃陀螺舵,靠主动气动舵面的转动来控制飞弹的稳定。」
他们都知道高振东的自动控制是很厉害的,能在京城工大上课的,还上的就是《自动控制原理》,这种问题,问他准没错。
高振东皱皱眉头:「理论上可行,但是有个问题,主动的气动舵面既要负责控制滚转,又要负责飞弹的转向,在现阶段,以我们手上的控制系统来说,没有数字控制系统难度有点大。DJS-60D有点太过昂贵了。」
这个时候,还处于军舰远比飞机贵的时代,所以反舰飞弹上装计算机,大家舍得,空空飞弹上装这玩意,就太过分了。
总师点点头:「高总说的这个的确是个问题,要深入考虑,详细计算,把握好稳定与机动之间的平衡。」
见大家有点不甘心的样子,高振东还是把自己的一个不太成熟的想法拿了出来。
「如果一定要取消这个陀螺舵,用主动舵面去控制飞弹稳定,倒也不是没有办法,只是这个想法不是很成熟,需要投入比较多的精力和代价才有可能最终落地。」
大家一听,又来劲了,有办法就好,哪怕暂时不能实现,这枚弹上不能实现,但是没准在日后就行了呢。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