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18章 挣钱嘛生意不寒碜(第三更,求订阅)
12月8日,在莫斯科机场为李毅安送行之后,赫鲁雪夫并没有直接回克里姆林宫,而是去了苏联汽车研究所。
在汽车研究所里,赫鲁雪夫见到李毅安口中的汽车。
站在汽车旁边来来回回打量了好几圈,他才问道:
「这就是新款的大众汽车是吗?」
「是的,这是月前,贸易公司刚从南洋进口的汽车。」
「这款车怎麽样?」
「怎麽说呢?」
身为研究所所长的格拉切夫本身也是一名汽车工程师,他如实的说道:
「这款汽车的棒极了,它的设计结构虽然非常简单,但是整合在一起,却是一款非常出色的汽车,1.1升的59马力四缸发动机,让它的时速高达150公里,性能极其可靠,根据我们的测试,它不仅适合在铺装良好的道路上行驶,也适当相对泥泞的道路。」
格拉切夫说道:
「我们进口的是它加拿大型,主要是销往加拿大等国家,为适应当地的路况——比如道路过于泥泞,制动器很容易沾满泥土,他们采用更为牢固的鼓式制动器,而不是原有碟式制动器,这一点也符合苏联的道路条件。不仅如此汽车的暖气和电路系统,也非常适合苏联的天气。」
在提到这款汽车的设计时,格拉切夫的内心是感慨的,他想像不到南洋的汽车公司,怎麽会特意针对某一地区的环境,对汽车进行修改呢?
这实在是太资本主义了!
其实,他并不知道的是,这正是「南洋生产模式」的特点之一,南洋创立的一种独具特色的现代化生产方式,这种方式强调「零库存」丶「零缺陷」丶「零浪费」的目标,通过「看板」系统丶「5S」管理丶精益生产等手段。
同时,也因为「零库存」才可以根据订单调整生产,有针对性的生产适合某一地区的产品,而这也是南洋货打入国际市场,并受到追捧的原因。
赫鲁雪夫问道:
「你的意思是,这是一款非常适合苏联的汽车了?」
「是的,即便是需要改动,改动的也不多,而且,这款汽车采用的1.1升发动机有着极其出色的燃油效率,比欧美同排量汽车省油20%以上!」
尽管苏联压根就不在乎油耗,毕竟,在苏联汽油是非常便宜且极其丰富的。但是作为一个指标,这仍然是一项非常出色的指标,毕竟,省油且耐用一直都是南洋汽车的特点。
「不仅如此,在整体设计上,他还是技术一款领先世界的家庭轿车。它是世界上第一款采用前横置发动机丶变速箱和发动机一体化的结构设计以及前悬挂为麦佛逊独立悬挂的轿车——就目前来说,前置发动机前轮驱动底盘设计,即便是大多数欧洲轿车企业也没掌握的先进技术!」
这确实是事实,这款汽车之在北美等国深受市场欢迎,就是因为卓越的性能和较低的价格,两者相加,就是让任何人都无法忽视的性价比了。
接着他又特别强调道:
「如果我们引进这款汽车的技术,那麽苏联的轿车技术将一跃超过所有的西欧汽车企业!」
其潜台词就是——就车可牛掰了,而且还是最牛的那种!能引进技术的话,对苏联而言,那是等于占大便宜的!
其实,苏联的轿车工业是非常落后的,尽管他们会在没有国外厂商技术支持的情况下,通过拆解欧美轿车学习其中的设计,甚至仿制,虽然能拿出方案,并生产出了原型车,但是!苏联自己没有能力把它变为合格的产品。所以,他们需要外来的技术帮助。
听着他这麽说,赫鲁雪夫并没有说话,而是坐到汽车里,他感受到了一下车厢里的空间,虽然比不了他的汽车,但是一点都不觉得狭窄,手握着方向盘,他自言自语道:
「好了,是时候让苏联人也开上汽车了!」
终于,赫鲁雪夫做出了决定——从南洋引进汽车技术以及生产线,很快他的决定就获得了所有人的一致同意,倒不是因为调整住房分配方式,提高生育率等方面的原因。
而是基于另一个原因——安全。
「……目前全国工人的平均工资是每个月101卢布,而根据相关部门的统计,工人只有40%的收入用于日常开支,这意味着每名工人,每年的存款超过700卢布,而这也和工人人均存款2700卢布是相匹配,仅仅只是今年,全国新增存款就超过100亿卢布,因为消费品的短缺,每年都有大量的资金存入银行,国家不仅承担着巨额的利息支出,而且,一但发生挤兑,这不仅会引发银行危机,而且还会打击到政府信誉!」
面对中央银行行长的介绍,所有人又都陷入了沉默之中,而赫鲁雪夫则说道:
「所以,我们必须要生产一种工业品,让人们心甘情愿的把银行里的存款拿出来购买它,这样不仅避免了银行危机,而且还发展了工业,所以,我认为,汽车是最好的选择,而且,美国人可以开汽车,我们苏联人民为什麽不能开汽车呢?」
面对赫鲁雪夫的提议,别说是符合的实际需求,就是不符合,也不会有人反对。他们几乎在第一时间同意了建设大型汽车制造厂的提议,毕竟,稳定才是最重要的。
不过,面对需要几亿美元的庞大开支,一众人等还是一阵乍舌,而赫鲁雪夫随之提出了通过向南洋出口工业机械设备,降低引进成本的建议。
而那台李毅安念念不忘的7.5万吨级模锻液压机,自然也包括在其中了,虽然出口这样的尖端机械设备的行为,遭到军方的反对,但是最终他们还是被说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