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5章 特斯拉模式
新能源汽车,只能熬。
毕竟一款新产品,还是售价仅次于房子的大件,消费者都会慎而又慎的选择。
无论作为创业者的李响,还是投资人的陆良,都做好起码亏损三年的准备。
告辞了李响,陆良去往酒店的路上,轻声自语:「难道特斯拉模式才是正确的?」
老美的上市思路跟国内不太一样,国内是要做出成绩,有稳定营收,甚至收入均衡才能上市。
反观老美是不管三七二十一,只要能上市就先上市,给市场勾画蓝图,用市场的资金发展自身。
特斯拉就是其中佼佼者,上市前,连年亏损,超8亿美元,旗下只有一款Roadster的电动跑车。
直接IPO,申请上市,当时发行价为每股17美元,公司市值也只有17亿美元。
六年时间,融资超50亿美元,越做越强,如今的市值也突破350亿美元,简单概括就是把汽车当做一款金融产品来运营。
造车新势力都想效仿特斯拉,特别是蔚来的李冰,已经在琢磨来年怎麽IPO。
因为纳指上市的门槛很低,只要满足三个条件丶一个原则就可以申请。
第一是先决条件,要求公司经济活跃一年以上,具有较高的增长潜力。
第二是消极条件,资产净值在500万美元以上,公司估值为5000万美元。
第三积极条件,证监会审查通过后,企业需要满足公众持股人数达到300人以上。
第四则诚信原则,纳斯达克有句流行的俚语,任何公司都能上市,但时间会证明一切。
相较创业板起码需要注册满三年,有稳定营收,收益均衡,简直不要太简单。
不过上市容易,退市也容易。
需要企业自身具有一定社会影响力,否则上市,融不到资金,这市也是白上。
「他们缺钱,我又不缺。」
陆良思索良久,还是坚定自己的道路,效仿比亚迪,走全产业化路线。
公募基金就是为了全产业化而生,虽然有诸多限制,但因为它有极强的流通性。
只要纸面上有盈利,就可以三五年都不分红,哪怕有人卖,也会重新有人买。
基金管理费不重要,陆良不是贪图那点收益的人,他想要的只是本金。
有点类似曾经盛行的蓝天计划,但跟蓝天计划不同,新能源产业是大有可为。
傍晚,陆良回到万豪酒店,刚躺在沙发上眯了一会,忽然响起清脆的门铃声。
刚开门,张恬爱笑吟吟站在门口,伸出双臂揽着陆良的脖颈:「想我没?」
陆良面露笑意,打着哈欠,顺手揉揉她的头发:「电影这麽快就拍完了?」
「没呢,昨天刚从蓬莱拍完回来,休息几天再去鹭岛拍摄,那边还在筹备阶段。」
张恬爱眯着眼睛,很是受用,她最近在拍西虹市首富,需要辗转多地拍摄。
刚好蓬莱的戏份拍完,有几天假期,听说陆良来京,她就屁颠屁颠的跑过来。
「但这几天,可能没时间陪你。」陆良去洗手间,洗了把脸,顿时精神抖擞。
他这几天的行程有点满,不仅要去看下研发进度,还跟老李约好见面。
还有乐视的老贾,就像狗皮膏药,总是想跟他聊聊FF融资大计,估计避不开,因为理想的新车发布会也邀请了老贾。
乐视的股价虽然持续走跌,但依旧是创业板一哥,陆良可以嫌弃老贾,但不代表别人也能嫌弃老贾。
贾老板的名头还是很响亮的。
「反正我一个人在家也呆着无聊,晚上跟你住在一起,起码还有人能说说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