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吧,本节帅又怎麽能堵住伱的嘴呢?」
方重勇哈哈大笑道,抬手示意车光倩不要紧张。他对于平日给自己提建议的人,向来都是很宽容的。哪怕当时发火,事后也不会追究责任,或者暗地里穿小鞋。
这便是如何昌期这般大嘴巴,也能在他麾下混得很好的原因。
因为能够说出来的意见和建议,都是对自身有帮助的。至于分辨哪些意见是别有用心的,哪些又是无心之失,则是上位者最重要的能力之一。
因言罪人,不可取也。
方重勇从地方政务开始摸爬滚打,如今早已明白一个最浅显的道理:真正咬人的狗,它是从来都不叫唤的。不能因为听不得不好,就把下面的人嘴巴堵住。
那样的话,就真的是只靠一个人智慧和眼光,去对抗这险恶世道了。
最终下场如何,其实不问可知。
「节帅,如果大食人被打得无力还手,二十年都不可能再来的话,那朝廷应该就不需要节帅这样,让大食人畏之如虎的节度使了。
换一个威望与资历浅薄的人,更方便他们控制,反正那人也不需要去应对大食人的威胁。
杀得太狠,固然是可以国泰民安,让圣人放心。
可节帅既要谋事,也得谋身啊。
如今圣人已然年纪大了,节帅的好,他记得多少且不去说。
就算圣人全力支持信任节帅,可他一旦驾崩,节帅又该如何自处?从龙之功是不讲道理的,也不是谁有能力谁就能身居高位。
节帅如此位高权重,又不参与夺嫡,势必会第一时间被拿掉。
末将平日里尚未听说节帅与哪个皇子走得很近,将来节帅一旦被解除兵权,返回长安入中枢为官,如同龙游浅滩,只怕到时后果难料啊。
而且封疆大吏,是不可能一直在边疆的。末将以为一年之内,大军必定会返回北庭,不可能在石国常驻。
大军返回金满城的时候,或许就是节帅被调离的时候了。
我等亲信之人,就算对节帅忠心耿耿,没有那一身银枪孝节军的军服,没有官身,也不过是私军而已。能护住节帅的家小就顶破天了。
我等一身勇力与忠诚,无处施展,请节帅三思啊!」
车光倩忧心忡忡的说道。
这话很实在,虽然他并不知道大唐可能连十年的安稳日子都没有了,所以才对「毫无准备」的方重勇感觉担忧。
或者也可以说,他们这些亲信已经被打上了「方氏部曲」烙印的边将,换了主帅以后,那些人也有他们各自的亲信。
如果说把之前立下的战功,都当做「绩效考核」的话,那麽换帅后,这些绩效基本上就被清零了。
有点类似于「一朝天子一朝臣」。前面无论你表现得多麽出色,在新主帅眼里,还是他自己的亲信更可靠些。
比如说高仙芝丶李嗣业丶白孝德丶席元庆,他们这帮人就是一个圈子里面的,虽说不是那种亲如兄弟的关系,然而一旦有机会升官或者奖励,都是这些人优先。
主帅有无数办法「照顾」自己人,排斥不属于自己嫡系又有能力的人。类似的事情多多少少都有,不同节帅的手腕与行事方式不同,偏心程度也不同。
车光倩担心方重勇的前途,同样也担心被方重勇提拔起来的自己,前途堪忧。这些都是人之常情,也是他们对大唐忠诚的边界所在。
忠诚需要有利益来保驾护航,没有实实在在的利益,就没有所谓的忠诚。
就好像没有方重勇,车光倩现在还只是银枪孝节军中的队正而已,别人会怎麽看待他不提也罢。
「有些事情,现在还不太好说。但是你可以放心,本节帅已经有安排,不会没有打算,只是现在说出来没有意义。」
方重勇压低声音说道。
看到他的表情,车光倩顿时恍然大悟。
很多事情,点到为止,不用说得太明白。方重勇已经暗示得很明显了。
然而,边军必须听从朝廷号令,方重勇这样的自信,是从哪里来的呢?
车光倩不知道,但他还是抱拳行礼道:「末将明白了。」
「不,你不明白。」
方重勇摇了摇头,随即长叹一声说道:
「你今日跟本节帅说的这些话,大概不止在柘枝城有。恐怕在幽州城,在太原城,在营州城,在灵州城,都有如你一般的人,在和如我一般的人说道。太阳下面,没有新鲜事。
而那些人会会怎麽想,怎麽选择,本节帅就不知道了。」
他说得很隐晦,车光倩先是一愣,随即露出骇然之色。
方重勇知道,现在对方是真的懂了。
「你是读过书的人,本节帅一向都认为,拿得动刀的读书人,前途不可限量。
所以很多事情你心里明白就行了,路要一步一步的走,饭要一口一口的吃。
这大唐,这世道,该来的总会来,你拦不住的。」
方重勇站起身,拍了拍车光倩的肩膀,随即走出书房。
车光倩看着他离去的背影,那宽厚的肩膀上,好像扛着一座山!
……
「哥奴居然被刺杀了!」
开封县城的某个小院落里,方有德将今日朝廷刊发的邸报(此时还不叫这个名字)放下,一时间有些不敢相信!
李林甫一死封神!简直岂有此理!
不论是朝廷定下的调子,还是民间的声望,李林甫绝对是当之无愧的贤相!
如果不是为了甩锅,人们总是会对死去的人更加宽容一些,毕竟,死人不会抢活人的饭碗!
会打仗的将领,活着的时候对皇帝是个威胁,死了以后就是帝国曾经的柱石,人们往往不会去谈论他的野心勃勃,而是会把注意力放在「用兵如神」上面。
李林甫也是一样,活着的时候很多人嫌他碍事,在相位上占着不肯下来。死了以后,这些人都会忍不住多给他说几句好话。
毕竟,说好话又不费什麽事!
没了安史之乱,也就没了李林甫的臭名远扬!
这是方有德没有想到的,如今他记忆里的那些事情,早已面目全非,找不到对应的坐标。
方有德迷茫了,仅仅靠着记忆,他已经不知道谁是忠臣,谁是奸臣;谁是好人谁是坏人。就连李林甫都要流芳百世了,如今这情况,方有德也不知道怎麽评价才好!
正在这时,十将李嘉庆求见,一见面就对方有德说道:
「节帅,儿郎们今日在一艘漕船上,搜出来很多硝石。数量太多,有点不太正常,如今已经将那艘漕船扣押了。」
硝石?
方有德疑惑问道:「哪里来的船,要去哪里?」
「汉中那边来的,要去河北!
那船主支支吾吾的,先是说去贝州,又改口是去博州,最后才承认是送去幽州的。
节帅,这硝石可以用来做火药,乃是禁运的东西,船主居然报的普通石料。」
李嘉庆不动声色说道。
这年头火药已经用来做烟花,里头门道虽然多,硝石却是必需品。
也有人(特别是军队)将火药用来引火,军中早已普及,只是还未列入唐军制式装备。李嘉庆都是打老了仗的人,自然不会不知道火药的基本配方是什麽。
一船的硝石,其用量之大简直不可思议!不询问一番显然是不行的!
方有德瞳孔骤然一缩,随即点点头道:「带本节帅去看看。」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