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这几个房子,李茂群语气里带着怀念,“我们刚来时,没地方住,便求了这两间屋子。从前是装杂物的,我们在这挤着过了一个寒冬,后来盖了新房子,这里便空下来了,里面是小仔儿种的各种菜,这些洞也是后来凿出来的,为了让里面的菜能见到光。”
李茂玉站在一个孔处,通过窗户纸往里瞧,里面炕上地下都摆满了筐,筐里好像长着啥,看不真切。
她正看着,李青宏突然推门出来了,他每天早上过来烧这几个屋子的灶,顺便给这些筐里的菜淋水。
“姑,进来避避风。”
李茂玉进到屋里,里面一点都不冷,有些闷湿,难怪这里能长出碧绿碧绿的菜来。
“姑,你们要是想吃新鲜的,便来这里摘,来时走时把门插严实了就行。”李青宏这般说道。
李茂玉连连点头,她在并州冬日里都没吃过新鲜的菜,在边城这冷的地方竟然能看到,又觉得惊奇又觉得自豪,这是她侄子琢磨出来的东西理。
李茂群装了蘑菇和松子,背到周瑶的屋子外头,李茂玉本来想招呼他进去坐坐,李茂群摆摆手就走了。
进了屋,李茂玉把乱七八糟堆在地上的衣服啥的分开,叠好,然后拿出针线盒,开始缝补。
锅里温着水,她这边缝好,刘月蓉便把温水舀到盆中,把递过来的衣服泡进去,又搓又洗。
洗完,娘俩一起拧干,再把衣服拿到外面扯着的麻绳上晾。
衣服一摊开,很快就被冻的直挺挺的。
刘月蓉从前没经过这冷的天,伸出手指头戳了戳衣服,冰的一个哆嗦,赶紧裹着衣服往屋里跑。
除了缝补洗衣服,李茂玉还把他们的鞋都拿过来,剪皮子修补里面和外头,这冷的天,皮靴可不能出一点错。
周瑶做完药,去李青文那里搬酒糟鱼,看他练字,道:“以后你也去京城读书?”
李青文放下笔,揉了揉手腕,摇头,“那是太远之后的事,谁也说不定。”
如果他去京城读书,那边城这边咋办?
除了回家,李青文不太愿意离开这里太久。
“你以后不读书做官,那现在受这个累做啥?”李青勇探头问道。
虽然他被安排住在另外的房子里,但每日都跟马永江和李青风呆在一起,硬是在炕上拱出了一块地方,吃住都在这屋。
在他看来,背那些乱七八糟听不懂的东西,还有练字,比干活还要命。
r />他一句话,把李青文给问住了。想了半晌,便只有不想当文盲这个原因了。
周丰年说过,朝廷就彻底重开科考的事情一直吵吵了好多年,只靠朝廷特设的那些书院,无法满足选拔人才的需要,大势之下,无法阻挡。
历代君王都是精明的,关闭大考,权贵子弟会蜂拥占着各个要职,权力更集中在王公贵族手中,不利于王朝的稳定,谁也不愿意看到这一幕。
这是李青文的历史老师讲课的时候说的,当时讲的科举考试的重要意义。
李青文想,如果哪一日大梁上下都能科考,他一定会去,有个读书人的身份,干啥都便利。
现在呢,他只要把字练好,把所有的书背下来。
提到这个,李青文不由得发了会呆,不知道他二哥大考如何了。
练完拳脚,江淙他们冒汗,外头冷,汗意就变成了一道白烟,看上去就跟得道成仙似的,李青文觉得有意思,每天都会多看几眼。
他们到边城之后有些日子了,大家伙都没咋出去,在屋里休养身体,之前走那一遭,可真是把人累坏了。
也有体力好的,像李青风这样的,每日练完功夫,吃饱饭,就会带人出去,套上马,驾上爬犁,到处去找兔子洞,掏兔子。
掏回来的兔子,肉吃掉,厚厚软软的皮子就会变成帽子或者手套。
杨树村的人一直在掰着手指头数日子,他们正月出发,路上应该走了两个多月,眼瞅着马上就快要到四月了,这外头还都是雪呢,雪底下的地冻的很硬,这、这得啥时候才能种地啊。
他们并没有犯愁太久,很快,蒋立平和江淙就带人出去砍木头。
边城暖和的日子很短暂,只要一化冻,就得立刻忙种地的事情,一直到秋收,几乎没有空闲,他们得趁着化雪之前,做好准备。
这次借了马,拉了几十张爬犁,能动弹的人都去了,除了他们,还有孙家的人,以及其他流民。
不管是烧火还是盖房子,木头都是必须的,他们早就想去弄了,不过没人领着,势单力薄,不敢出去,现在有江淙他们在前头开路,可不是得赶紧借光跟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