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95(1 / 2)

,以后都不许拿了?既然全都有拿,还如何定罪?是朝廷之前没说不行啊!

秋税收上来之后,户部就紧锣密鼓的忙起了养廉银子发放。历史上10-100倍俸禄的养廉银子,在康熙帝这里经过精打细算,没有超过20倍的。

比如,原本总督为13,000至20,000两,将近100倍,这会变成了3500两至5000两。

原知县400到2000两,现在根据各地穷富,定在了400两至1000两。

均是按政绩来定,相当于年终奖了。

“这会朝上倒是没人说数学不好了。”康熙帝看着吏部户部请求调新科进士协助核算的折子,决定拿到早朝上,让人大声念几遍。

白给人银子,哪怕是从火耗中来的,康熙帝也觉着别扭。

那就干得好的多得,干得不好的少拿,心里好歹舒服点。

文官原本是三年一考核,且考核标准十分主观。

首要第一条就是对君王要忠诚。弘昼觉着年羹尧升迁神速,就跟他表起忠心来情深意切有关系。什么“以一介庸愚,三世受恩”,定要“竭力图报”,谁看了不高兴呢。

其次,出身高,是旗人,科举进士排名靠前,年轻英俊,朝中有人也是非常重要的衡量因素。

嗯,年羹尧条条都占了。在康熙帝心里头,就是“有大才”,可以“推心置腹,无可比伦”,极其喜爱的年轻一代。

然后是品行,主要就是有没有贪污受贿(全看有没有人揭发,或是被查出来)。

最后才是政绩。“无滥刑、无盗案……无仓库亏空银米,境内民生得所”等。这些具体的细则,实际上很难得到真实反馈,作为衡量官员是否有才干的标准也不大好计量。

比方说,某某县官虽有大才,奈何天公不作美,桑稼无收获。某某县官在任期间,人口增长快,实际上是受了前前前任的惠泽,适婚人口的数量增加了。

当然了,有评价细则肯定比没有强,哪怕是运气好得来的政绩,百姓也受了惠。

再有密折奏报,吏部各种条条款款一合计,评出个卓异和一二三等来。

显然,眼下要发的“年终奖”,按这个来评定级别不现实。

康熙帝自然也提前思考过了,他给出了个打分制度。让官员自述这一年的功绩,一条条的由吏部评判分数,再同品级合计排名来定等级。

一人打分有失公允,每个官员的自述还需多人来评。去掉最高分和最低分,取平均值。最后还有专人核查有没有算错。

吏部忙得团团转,户部也好不到哪去。冬日是国库收支汇总、盘点、来年预计支出核算的时候,原本就忙得晕头转向,眼下又多了一个养廉银子发放。

且全都是不容马虎,不能往后拖的活计。前者皇上要细细查看,后者百官都眼巴巴盼着。

实在是忙不过来,便都将主意打到了新科进士们身上。对数字敏感,能一秒算出答案最好。事实上,能打下手也成,能中进士的还不至于这点算数都不行。

特意在奏折中提要数学好的,是为了让皇上高兴,大手一挥多给人。

【数学是基础学科啦,得用到科技发展中去。进士们学了有些子用,啥时候才能用在改良工具炼钢造船造火炮这些技术上哦。】

改良工具炼钢造船造火炮,都是工匠们做的事。康熙帝不清楚具体过程,但他直觉这事儿难了。

因为,工匠们里头识字的极少。

之前心声说传教士们来大清学习先进的技术,又时常说大清在科技上落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