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章 变法死儿子?神宗:死儿子朕也不怕!(1 / 2)

大宋,英宗时空。

「情愿当一个暴君,也不愿当一个『懦弱庸君』吗?」宋英宗赵曙低喃着。

他不敢想像,自己竟然只当了四年的皇帝?也英年早逝?

同时,他也没想到,在秦镇口中,竟然会是这般评价他的。

当一个暴君吗?

可是……

到不是他不想杀那些士大夫。

实在是,国情如此啊。

太祖提拔文官没有错,毕竟,赵匡胤当时也只是把文人的地位,恢复到了唐朝时期罢了。

但是,太宗重用文官,就很有错了。

所以,一切,还得怪到太宗头上。

重用,厚赏,宋朝就这麽溜溜达达的走了这麽多年。

只是,这麽多年过去了,文官就越发的势大。

已经出现积病之势,尾大不掉了。

他想杀!

可他怕这天底下的所有文人都站出来反对。

或许,原本他是想要有所作为,干点实事,但被人给弄死了,以至于他只当了四年的皇帝。

可要是现在,他要是敢杀士大夫,敢强硬变法的话,别说四年了,两年他都活不到。

被安排驾崩的例子还少麽?

「唉……」

他长长叹了口气……

……

而此时,大明洪武时空……

「哎嘿,咱就知道!」这一刻,朱元璋在听到秦镇说,他杀出个『洪武大帝』的名号后,不由乐了。

嘿嘿!

虽然你说咱是暴君,但咱还是洪武大帝!

文官?

呵呵!

天下文官皆可杀。

是,他的确说过,不得杀害士大夫。

但是,贪官是贪官,士大夫是士大夫。

宋朝的例子就在眼前,所以,该杀就得杀。

他不会心慈手软。

大帝!

嘿嘿!

杀出来的才叫大帝。

……

而此时,问答空间之中……

秦镇呷了口茶,润了润嗓子,继续开口道:「总之,宋英宗试图变法,但没有成功,最后也只弄出个治标不治本的延缓官员上任的操作。」

「如果给英宗时间的话,这辈子,肯定就与变法杠上了。」

「而大臣们,也知道这一点,于是乎,一碗药,又给宋英宗送走了。」

「自从宋英宗开始当皇帝,身体就一天不如一天。」

「而他当皇帝之前,宗室录,以及其他人物传记中,就没有提过他身体不好。」

「就算有,写出来了,也是称病,但并不是真的病了。」

「也不知道是不是报应什麽的,以前各种装病,然而,等当了皇帝之后,就真病了!」

「在宋朝时期的『大礼议』之争结束后,宋英宗也就迎来了自己的落幕。」

「所谓的『大礼议』之争,其实就与朱厚熜的情况一样。」

「文官们要让宋英宗尊宋仁宗为『皇考』,就是认宋仁宗为亲爹,但宋英宗就坚持只称『皇伯』,还是以叔伯相称。」

「嘉靖皇帝朱厚熜最后是赢了,但宋英宗最后却输了,宋英宗最后还是得称仁宗为『皇考』,也只能认了这个爹!」

「不难想,嘉靖皇帝估摸着也是看了史书,受到宋英宗的影响,最后才强硬的坚持成功!」

「别以为只是个名分称呼,好像没什麽大碍。」

「但实际上,这是一场权利的斗争。」

「不管是嘉靖还是宋英宗,一旦妥协,那麽,他们此后就只能听文官的,甚至,还要听名义上的『嫡母太后』的。」

「自古以来,都是以孝治天下。」

「宋朝是这样,明朝也是这样。」

「若是皇帝都不孝,那天下人将会如何看待皇上?」

「孝道,在古往今来的行政体系中,扮演了很重要的角色。」

「所以,朱厚熜据理力争,不管怎麽样,都咬死了不放。」

「其实宋英宗也知道这个道理。」

「一开始,他也是咬死了不放的,到最后,他甚至都成功了,然而,还不等他给他亲爹修陵墓,也来不及给他亲爹亲妈上谥号,他就驾崩了!」

「说白了,这大礼议之争,宋朝称『濮议』之争,就是一场权利的争斗。」

「宋英宗明面上是成功了,实际上因为他的死,算是输了!」

「这濮议之争,也是宋英宗的死亡原因之一。」

「所以,在治平三年,十一月初八,趁着宋英宗还没有给亲生父母上谥号,一碗药就给撂倒,大臣们顺势提出立太子。」

「而这太子刚立,刚册封完,到了治平四年,正月初八,驾崩于福宁殿,享年三十六岁!」

「这位才刚拿到权,刚打算有所作为的皇帝,就被文武大臣,连同后宫一起给送走了!

「这不是无端猜测。」

「因为到了宋神宗赵顼时,宋英宗的亲爹,也没有个皇帝的名分。」

「而宋神宗一继位,也只能尊曹太后为太皇太后,母亲高滔滔为皇太后。」

「历朝历代而言,很少有追封爷爷的情况。」

「所以,这事,自然也就不了了之。」

「宋英宗在位的时候,还能用这利益之争争一争,争的是话语权,也是权利。」

「但宋神宗一上位,那可就是孙子辈了,大礼仪之争也不用争了,一切都听太皇太后的话就行了!」

「而朝中这些文武大臣,那也是宋神宗的叔伯辈,很多东西,宋神宗自然也得听他们的!」

「当时继位,十九岁,不得不说,太年轻了!」

「这文武大臣,就找不到一个十九岁的。」

「整个皇宫之中,除了女眷,想找个十九岁的都难。」

「文武大臣,乃至太皇太后,认为宋神宗小小年纪,好掌控。」

「结果,他继位的第二年,就把王安石给喊了过来。」

「他想做的很简单,就是,变法!」

「是的,宋神宗也想要变法。」

「仁宗想变法,变不成。」

「他爹英宗想变法,被韩琦等人如同傻子一样的糊弄。」

「甚至,亲爹都死的不明不白。」

「他当了皇帝之后,一看国家这架势,特麽的,不变法根本玩不下去了!」

「不变法,都可以直接宣告破产了。」

「所以,变法,必须变!」

「王安石这人,在赵顼还没有当皇帝之前,他就听说了王安石的相关事迹,并且,认为王安石的确是个人才,于是乎,就喊王安石过来。」

「当天晚上,就见彻夜长谈,听王安石描述的关于政治丶财政丶经济丶军事上面的改革后,宋神宗认为这简直就是个人才,大才!」

「宋神宗甚至亲自牵头,打算变法。」

「不过,当时的王安石不过是个小卡拉米,放在朝堂上,根本没有什麽地位与权势,所以,宋神宗还需要先给王安石造势,让王安石历练历练,镀点金,再进行变法不迟。」

「于是乎,在蛰伏了一年之后,终于,神宗要有大动作了!」

「熙宁命王安石为参知政事,跻身执政之列。」

「王安石当场就提出改变风俗,确立法度,提倡变法。」

「还不等朝臣们反对,神宗直接就表示赞成,都不跟朝臣们商量的,就直接通过了。」

「而王安石变法的主要内容分别有:青苗法丶?募役法丶?方田均税法丶?农田水利法丶?市易法丶?均输法。」

「所谓的青苗法,就是在每年的二月份五月份,青黄不接的时候,由朝廷给农民贷款,贷粮,以每半年取二三分利息,分别在夏天与秋天的时候归还!这主要是能够让农民有粮吃,不至于每粮吃的时候饿死,同时,有了这贷款贷粮,也能防止别的什麽地主士绅进行高利贷剥削!同时,也能给朝廷带来一部分的收益。」

「?募役法,又称免役法,这其实就与明朝时期的一条鞭法很相似,是可以花钱不服徭役的,当然,一条鞭法是不服徭役,花钱顾别人代劳,而这个?募役法,是服差役,按照贫富等级,只需要缴纳一定数量的钱,就可以免除差役!这样一来,自然就大大增加了财政收入。」

「而?方田均税法,就是需要查清楚田亩土地,并且核实土地所有者,并按土质好坏,将土地划分成五等,而收取的田赋,也依照这五等来收,上等良田,自然要收多点,荒田等,就收少点!这样,自然也增加了政府收入,甚至,部分农民也因此免除赋税,得到实惠?。」

「?农田水利法?:是鼓励垦荒和兴修水利,费用由当地住户按贫富等级出资或向州县政府贷款,目的自然是为了促进农业生产的发展?。」

「?市易法?:在开封设置市易务,出钱收购滞销货物,市场短缺时再卖出,限制了大商人对市场的控制,稳定了物价和商品交流?,说白了,不管是老百姓,还是商人等,都不担心东西卖不出去砸手里了,有更大的接盘侠接盘,商人乃至做点农副产品生意的老百姓自然就没了后顾之忧。」

「?均输法?:设立发运使,按照『徙贵就贱,用近易远』的原则,统一收购和运输,降低了国家支出,减轻了纳税户的负担?。」

「以上这些,还只是民生丶财政方面的。」

「同样,针对军事方面,王安石变法之中自然也有相关的调理。」

「分别是:保甲法丶裁兵法丶将兵法丶保马法丶军器监法。」

「保甲法:对农民进行编制管理和军事训练,逐渐恢复『兵农合一』的徵兵制。」

「裁兵法:规定,年满五十,必须退役,特别是针对厢军与禁军,还会不定期测试,要是禁军不合格,那就降为厢军,厢军不合格,那就改为民籍!整体筛选下来,禁军还是那个精锐,这样,有利于提高军队的战斗力和效率?。」

「?将兵法?:废除了北宋初年定下的更戍法,将各路诸军分为若干个单位,每个单位设置将与副将一人,由这二人,专门负责训练军队,这其实就是把士兵与将领绑定,不至于出现兵不识将的尴尬情况,这样,也能闻听的提高军队的战斗力?。」

「?保马法?:由农民负责饲养军马,既减轻了政府的财政负担,又增强了军事力量?。」

「?军器监法?:加强武器制造和管理,提高军队的装备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