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这麽多年,大家对某个事物或某部作品持不同看法时有争吵是很正常的情况。
两人你一言我一语,针锋相对,林朝阳插空说了一句,「你们俩也让别人发发言啊!」
两人这才偃旗息鼓,林朝阳又问其他人,「大家有什麽看法,不妨都说说。」
他的态度从始至终都是温和的,不过这会儿李拓和郑万龙刚吵完,大家都不好意思开口。
林朝阳见状点了个人,「要不,于华来说说?」
于华本来是来燕京改稿的,今天被李拓叫来,没想到林朝阳还记得他。
他是今天这帮作家里年纪最小的,也是名气和资历最小的,压根没想过要发言。
被林朝阳点到,他满心紧张,脸上发热,过了好一会儿,脑子才反应过来。
「我觉得《楚门的世界》写的很好。有些人觉得小说不接地气,或者难以想像小说描绘的内容,我觉得这都是小问题。
我们不妨把这些交给时间,反正我认为,《楚门的世界》是一部经得起时间考验的好作品。
我也相信,他所要表达的思想内核值得人们反覆阅读和思考。」
说完了这些话,于华仿佛放下了重担,长出了一口气。
先别管说的好与坏,最起码是没在这麽多前辈同行面前丢人。
他对《楚门的世界》表现了毫无保留的欣赏和喜爱,让李拓自得起来,「嗳~还是于华有眼光!」
于华连忙摆摆手,脸上有些不好意思。
等他说完之后,在场其他几人又相继发表了意见。
总体而言,对《楚门的世界》的评价还是褒大于贬的。
大家都是同行,也都能看明白林朝阳在小说中要表达的含义。
《楚门的世界》里那种辛辣的讽刺与苦涩的幽默交杂的情绪,不是一般人能够写出来的。
更关键的是林朝阳用现实存在的因素和非现实的虚幻因素交织在一起,以写实的手法完成创作。
虽然看起来有些荒诞和虚假,却让小说的主题和内涵达到了一个极高的水平。
林津岚最后总结道:「你这部小说啊,有些曲高和寡了!」
众人听了这个评价,都觉得十分中肯。
李拓问林朝阳,「朝阳,大家说了这麽多,你也说说,你当时写的时候是怎麽想的?你对自己的这部小说是怎麽评价的?」
林朝阳沉吟着说道:「其实大家说的都挺好。夸也好丶贬也好,都有自己的理由。要问我当时的想法,其实也没什麽,就是单纯想写这麽个故事。
有些人认为它距离现阶段我们老百姓的生活和现实有段差距,那不妨等几年再看。」
不妨等几年再看!
如果不是对自己的作品有着极大的信心,林朝阳断然不会说出这样的话。
在场众人也能理解他的心态,《楚门的小说》在内容和质量上是没有问题的,只是形式上的创新引发了这些争论。
大家也都承认,《楚门的世界》在思想性和艺术性上取得了相当高的成就,这一点是无论如何也无法抹杀的。
「这句话说的好!不妨等几年再看,明儿我写个评论,就拿这个当标题。」李拓兴高采烈道。
「那你得给版税才行。就朝阳现在这版税标准,这一句话少说也得几百块钱吧?」林津岚诙谐的说道。
众人顿时哈哈笑了起来。
又过了一会儿,林津岚见都中午了,开始张罗着做饭。
小六部口的西院这半年来已经成为了燕京作家们和许多来京改稿丶开会丶出差的外地作家们最喜欢的地方。
这里地方大丶条件又好,来了就能住,自己也能弄吃的,作家们经常出没汇聚,出门就是长安街和天安门,简直如同世外桃源。
吃饭的时候林朝阳跟于华聊了两句,于华问:「陶老师今天在家了吗?」
「在呢,等会我带你过去。」
于华是陶玉书在《燕京文学》当编辑时发掘的,今天来了林朝阳家,当然得拜访拜访。
吃完饭,他跟着林朝阳来到东院,正巧陶玉书也吃完了饭在院里遛弯,她见到于华很是高兴。
「哎呀,于华什麽时候来燕京的?」
「陶老师!」于华先跟她打了个招呼,然后才说道:「上周来的,有篇稿子投给了《燕京文学》,编辑说写的不错,让我好好改改。」
陶玉书问小说的具体内容,虽然不当编辑了,可于华毕竟是她当初发掘出来的。
于华简略的描述了一下小说的内容,小说名叫《十八岁出门远行》,讲的十八岁的「我」迫切的想进入社会,出门远行,搭车,就像凯鲁亚克的《在路上》所写的那样。
但车到半路抛锚了,有人开始抢苹果,「我」去见义勇为却被打伤,而苹果的真正主人司机却在一旁漠不关心,甚至在最后拿走了「我」的行李。
小说结尾于华处理成了循环结构,是「我」与父亲的对话。
「你十八了,应该去认识外面的世界了」,一下子抛开了前面的冷漠丶荒诞,又是阳光灿烂的感觉。
听着于华说完整个故事,陶玉书点了点头表示认可。
「不错,这个结构很有新意,这一年多真是进步不小。
这回让你来燕京改稿,说明编辑部是看好你这篇作品了,说不定发表之后就要出名了呢。」
于华面露羞赧,「我还差得远呢。」
「欸!别妄自菲薄。」
随着时间的流逝,国内文学界和读者群体关于《楚门的世界》的讨论愈演愈烈。
之前林朝阳在香江,还感受不到这种舆论氛围,等回来之后,不管是身边的朋友还是报纸杂志,都少不了要讨论到这部小说。
谁让这是他林朝阳的新作品呢?
别人写了一部有争议的作品,大家看一看,你来我往的辩论一两场也就过去了。
但林朝阳不一样,他是中国青年一代影响力最大的作家,同时也是最受欢迎的作家,他是写出了《闯关东》这样足以流传后世的经典着作的作家。
文学界期待丶读者们推崇,他的作品面世,大家怎麽可能不讨论?
哪怕是好评如潮的时候,那些讨论都层出不穷,更何况现在的新作品还有不小的争议。
《楚门的世界》发表仅仅两个月时间,国内几十家大大小小的文学杂志丶文学评论杂志上都出现了关于这部小说的文章。
赞美者有之,批评者亦多。
一时间,甚嚣尘上,简直成了文学评论界的一次大狂欢。
这段时间外界的褒与贬,对林朝阳并没有什麽影响。
眼看着要入冬了,最近这两天林朝阳正忙着囤冬储菜。
大白菜丶土豆丶萝卜……燕京的冬天不能缺少这些蔬菜,就像西方不能失去耶路撒冷。
囤完了冬储菜,又得张罗过冬的煤。
小六部口胡同院子大丶房间多,用煤量一向不少,不过林朝阳家向来没为这事犯过愁,毕竟手里有外汇券丶侨汇券,弄点煤还是很好弄的。
从80年开始,燕京就闹起了煤荒,这几年老百姓用煤一直是个困难事。
往年一到这个时候,燕京各个街道的煤厂总会忙的不可开交。
有时候因为运煤的运力不够,街道还不得不雇佣一些郊区农闲的农民来充实送煤队伍,确保在入冬前将煤炭送到每一户老百姓家中。
今年的燕京,各街道的煤厂依旧很忙碌,但这种忙碌却不像往年那麽急切了。
一切看起来都跟往年一样,又似乎有那麽点不同。
这个不同的来源出在了政策上,就在几个月前,国家正式宣布煤炭价格进入了双轨时代:
小煤矿价格随行就市;国有煤矿指标外的部分,可提价出售。
煤炭价格进入双轨阶段,是改革开放这个特定历史时期的必然措施,也必然会影响到中国的每一个老百姓。
政策放开,中国的煤矿产量迎来了爆炸式增长,挖煤就是挖钱!
在这样的形势下,各个煤矿产区的小煤矿如雨后春笋一般冒出来。
困扰老百姓们的问题再也不是有钱买不到煤了,而是煤价怎麽这麽贵?
不过不管怎麽说,总比以前还要好的,最起码有钱还能买到煤。
这天,林朝阳从外面买的煤刚送到家里,运煤工在帮着卸煤。
马上快三岁的小冬冬看着这样的场面十分好奇,迈着小短腿噔噔噔的跑到院里,看了一会还不够,又去捡地上掉下的小煤块。
黑色的煤渣在阳光下闪耀的像宝石,他相看了一会儿,越看越喜欢。
陶玉书看到了这一幕,喊道:「把煤块放下,脏不脏啊?」
小冬冬却没什麽反应,还是拿着煤块在玩。
陶玉书见他没反应,就知道这小家伙又在装傻充愣。
只要是他喜欢干而大人不让干的事,他就一律装作听不到。
她见小冬冬这会已经两手黢黑,再玩下去脸和衣服也不能幸免,走过去就要给他个教训。
一见她要过来了,小家伙立刻放下了煤块,抱着她的大腿甜甜的喊道:「妈妈!妈妈!」
「别抱我,你那手脏不脏啊!」
陶玉书嘴上嫌弃,可动作还是忍不住要抱起儿子。
「哎呦!」她突然表情痛苦的捂着肚子。
「妈妈!」
小冬冬不知道母亲怎麽了,仍旧抱着她的腿在喊。
陶玉书连忙推了他一把,「去喊你爸,快点!」
小冬冬懵懂的迈开小短腿,往书房跑去。
「爸爸!爸爸!」
林朝阳放下书,问:「怎麽了?」
小冬冬还没到学话的年纪,只会说:「妈妈!」
那意思是说:妈妈叫你。
林朝阳起身出了书房,来到前院,只见陶玉书满脸痛苦的倚靠在门柱旁。
他立刻快步过去扶住她,「要生了?」
「我感觉是。」陶玉书艰难的开口。
林朝阳连忙又喊来张桂芹,最近陶玉书快到预产期了,她一直在这边照顾。
让张桂芹看着小冬冬,他则开车送陶玉书去医院。
夫妻俩到了医院,检查后护士便要推着陶玉书进产房。
陶玉书疼的满头是汗,却非要拉着他的手问,「你说是男孩……还是女孩?」
怀孕之后,夫妻俩一直没有查孩子的性别。
林朝阳哭笑不得,「都这个时候了,男孩女孩有什麽关系?」
「怎麽……没关系?我现在打你……儿子,手都疼!还……还是女孩好!」陶玉书疼的没力气,断断续续的说。
「好好好,那就女孩!」
听着他的话,陶玉书这才安心的进了产房。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