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73章 英国人的疯狂思路
面对常浩南的要求,会场内的众人却显出了些许犹豫。
尽管镐发集团在航发设计层面的经验还稍显不足,但总归也有一部分人经过了涡扇10项目的磨砺,区区一个风扇的数值模拟,而且主要是出于好奇去做,没必要过于追求精度,还不至于难住他们。
可另一方面,这毕竟就是个给别人做供应商,甚至还是二级供应商的事情。
虽说在眼下这个时间节点上,任何参与重大国际航空项目的机会对于华夏来说都是极其宝贵的,但供应商嘛,只要确定合同层面没有漏洞,然后根据甲方提供的要求把东西做出来就完事了。
至于甲方的设计合不合理,以及进而导致的整个项目进度,其实也轮不到他们操心。
更何况,考虑到SeA650,尤其是永磁式发电系统的设计团队主要来自606所,那这个项目大概率也和镐发集团没什麽特别直接的关系。
不过,更重要的原因还是。
镐京这边的算力资源确实比较紧张——
尽管时间线已经发生了巨大变化,但眼下毕竟还只是2003年。
上一世的2003年,华夏第一种在研制过程中完整采用计算机辅助设计的型号,歼轰7A,甚至都还没服役。
而歼轰7A在设计过程中需要克服的最大阻碍之一,就是当时的超算性能不支持对整机,甚至不支持对大部件进行高精细度的网格化操作。
这一硬体条件甚至一度差点把歼轰7A给打回绘图板。
实际上,常浩南96年刚到601所时,把四边形网格化为「伪三角形」网格之后再进行计算的操作,最早就是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才被开发出来的。
当然,在大量产业和科研需求的支持之下,如今曙光3000系列的性能已经摸到了世界前列,早已不可同日而语。
但对于模拟精细度更高的航发设计来说,仍然没有像十几二十年后那样,充沛到可以随便挥霍的程度。
最后,还是和常浩南相对比较熟悉的张振华谨慎询问道:
「常总,现在整个集团都在集中资源,进行涡扇20的立项前准备工作,您看……这件事是不是可以往后放放,至少到立项之后再做?」
但常浩南却摆了摆手:
「不要这麽考虑问题。」
「从更广阔的视角来看,这本来就可以视为涡扇20立项准备的一部分……」
不仅张振华,周围的另外几人也面露疑惑。
毕竟,虽说这风扇的设计确实有些奇怪,尺寸也比一般的小涵道比军用发动机更大,但是无论如何,跟涡扇20明显不是一路东西。
面对一片不解的眼神,常浩南只好进一步解释道:
「本质上,涡扇20使用涡扇15的成熟核心机,最大的设计难度也就在风扇上面。」
「所以,尽管发动机的属性不完全一样,我们也不准备在涡扇20上面搞什麽仿制借鉴,但就像考试做题一样,多了解一些别人的经验,总归不会有什麽坏处。」
说完之后,他又想起刚刚有人提出了英国人提供假设计的可能性。
于是又半开玩笑地补充了一句:
「就算是错误经验,也一样会有价值。」
原本,这句话也就是随便一说。
因为常浩南也觉得,一方面,英国人不至于搓个这麽明显的假货来糊弄人。
都知道搞航发难,但这个难有一多半都难在设计和生产结合这块。
只是一个单纯的设计参数,甚至还不完整,不值得动这麽多心思。
另一方面,根据金旭的反馈,对方在双方敲定意向之后,只过了两天就把资料交给了任炳达。
这个时间,基本就是把最敏感的信息删掉,再检查一遍的时间。
根本来不及造个假的出来。
然而,谁也没想到。
他这无心的一言,竟直接一语成谶……
……
在常浩南简单分配过任务之后,镐发集团便分出了三个小组,负责对这一风扇……或者严格来说,是这一叶型进行分析和模拟。
之所以要一分为三,也是因为英国人确实隐匿了不少看上去不起眼但操作起来很重要的信息。
比如风扇的叶片数量。
导致常浩南只能根据自己的经验,以对方提供的叶型设计为基础,部署三个可能性较高的方案。
如果不对,再慢慢调整。
至于任炳达那边……
按照他一开始的估计,对风扇的性能测试并不是个特别复杂的任务。
大概几天时间就能出个粗略的初步结果。
验证了之后再签合同也不迟。
因此,之后一段时间,常浩南在镐京仍然身兼两职,同时负责涡扇20和通信中继系统两方面的工作。
具体的模拟任务则交给了张振华负责。
然后……
初步结果,确实是在第五天就被拿了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