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清给两人每人盛了一碗面条,就在灶房里吃了。
陆清想起板车上还拉了十斤的炭,说道:“相公,今天拉来的炭,爹给装起来放在卧房了。”
宋声闻言道:“怎么放到卧房里去了?”
“这个是银骨炭,放别的地方不放心,还是放在卧房里好。”
宋声无言以对,好像也是这么个理儿。
虽然百姓如今安居乐业,但也经常有宵小之徒,还是要谨慎些为好。
“那就放卧房吧,等后天旬休的时候,我就去给县令大人送过去。”
一顿饭吃完,宋声没等多大会儿就又去学堂了。
等他走了之后,陆清就在家里做针线活,累了就出去走走,熟悉一下周围的环境。
两天的时间过得很快,转眼便到了旬休这日。
两人不是在宋家,早上晚起一点也没事儿。
看时辰差不多了,陆清起来去了灶房,准备开始做早饭。
宋声不多时也起来了,他穿戴好衣服之后,去到灶房给陆清烧火。
“今天早上准备吃什么?”
“醋溜白菜,再炒个鸡蛋,熬个萝卜汤,相公有什么别的想吃的吗?”陆清应道。
“你做什么饭都好吃,就这些吧,我不挑。”
相公爱吃他做的饭,陆清高兴。
看等会儿要做萝卜汤的萝卜还没洗,宋声往澡堂里放了几根木柴让火烧着,端起旁边的盆儿就去洗萝卜去了。
“相公,这些活你不用做,等会儿放着我来就行。”
“你做和我做不都一样吗?咱们不分彼此,我也想帮你分担一些活。”
宋声眼睛里是满满的真诚,陆清拒绝的话说不出来了。
他知道这是相公心疼他,旁人求都求不来呢。
一顿早饭过后,宋声背上背篓,里面是装的十斤银骨炭,准备去县令府上送炭。
县令府上在东大街,距离他们这有半个时辰的路程。
宋声出发之前陆清问道:“相公,中午还给你留饭吗?”
“留吧,我中午回来吃。”
宋声没打算张扬的去县令府上,虽然这银骨炭对于县令大人一家不算什么稀罕东西,但在他们这些小人物眼里,这东西还是挺珍贵的,要是闹得太张扬,让旁人都知晓了不太好。
难免有些看他不顺眼的人会说三道四,说什么巴结县令之类的,所以宋声并不打算进去,把东西给到,话也带到就可以了。
半个时辰之后,宋声到了县令府上。
他走的是后门,这会儿没什么人。
他上前敲了敲门,门房的小厮很快就把门打开了。
小厮名叫阿全,年纪不大,看着却十分机灵。
开门后一看门口站了一个书生,上下打量了一番,问道:“你是何人?来这里有事儿吗?”
宋声把背筐放下来,递给阿全,说道:“在
下县学学子宋声,先前得卢大人照拂,心存感激。刚好前不久琢磨出了这烧银骨炭的法子,特地来给县令大人送几斤。”
一听是来送炭的,还是银骨炭,阿全脸上虽有几分迟疑,但看到宋声这般打扮,也不像是什么有钱人,不至于去花费这么多钱专门买昂贵的炭来讨他们家大人欢心。
阿全在心里思量之后道:“你先等会儿,我去禀报我家夫人。”
没想到宋声却叫住了他,“不用麻烦了,我就不进去了,劳烦你帮忙代为转交即可。就说是宋家村的宋声送的,感念大人之前照拂。”
宋声说完之后便走了。
小厮站在门口一脸古怪的看着他逐渐远去的背影。
奇了怪了,一般有人来府上拜访,那都是冲着他们家大人去的。怎么还会有不想见他们家大人的人,那这东西不是白送了?
阿全不太理解。
他把这一筐炭抱了回去,准备去向夫人回禀这件事,刚好被夫人身边的丫头翠儿看到了。
翠儿是跟他一道从崔家来的下人,关系很熟。
看到他抱着一筐东西从后门出进来,好奇的问道:“阿全,你怀里抱的什么东西?”
一听是翠儿在问,阿全眯着眼睛笑道:“翠儿姐,这是刚才一个书生送过来的银骨炭,说是答谢老爷的。”
一听是银骨炭,翠儿快步走了过去。
走进后一看,这框里面装的还真是似白霜一般都银骨炭。看这一筐有不少,估摸着得有十斤左右。
“这是哪家的书生下这么大血本啊?为了讨好咱们家老爷,花这么多钱买银骨炭!”
阿全摇摇头,说道:“翠儿姐,那书生说,这碳不是他花钱买的,是他自己琢磨出的法子烧的。”
这下不止他惊讶了,翠儿都惊讶的张大了嘴巴,“你说这银骨炭是他烧的?不是买的?他是什么人啊?难道是溧阳郑家的人?”
阿全也不知道,但看着不大像。
他摇摇头,道:“他说他是县学的学子,叫宋声,应该是住在宋家村的。”
“宋家村?那应该不是溧阳郑氏的人。既然是答谢,那你快跟我过来吧,先把这事儿跟夫人说一下,看看这炭能不能收下。”
阿全点点头,他本就是要抱着炭去见夫人的。
翠儿又道:“家里的银骨炭最近正好不够烧了,这炭送的倒也及时。”
翠儿面上很高兴,往年他们府上是从来不缺银骨炭的。今年到了这穷乡僻壤的地方来,就是拿钱买都不大好买。
市面上的炭大部分都是来自溧阳郑氏,今年冬天又冷得厉害,这郑氏又把银骨炭抬高了一个价,即便是这样,在凤坪县这个小小的县城,也依旧不好买。
最近几日翠儿往炉盆里添炭的时候,都不敢添多了,只能省些用,就怕下一批炭还没买回来,这一批就不够用了。
翠儿带着阿全到了正屋,崔夫人正坐在炭盆儿旁边看话本子。
崔夫人
出身大家族,
琴棋书画还有女红,
样样都精通。只是这冬天天冷,她嫌冻手,入冬之后就再没拿过针线活了。
夫君一去衙门,她在家里就格外无聊,出去又太冷了,只能在屋里看看话本子打发时间。
阿全进来后把刚才的事情说了一遍,崔夫人本来慵懒的半靠在榻上,这会儿打起精神坐了起来,道:“你刚才说那个书生叫什么?”
“回夫人的话,他说他叫宋声,是县学的学子,家在宋家村。”
“是他?”崔夫人喃喃道。
一旁的翠儿不大明白夫人口中的是他是什么意思,问道:“夫人,您认识他?”
崔夫人摇摇头,“我不认识,但夫君认识。”
说完又问阿全,“你刚刚说,这些炭都是他琢磨出的法子烧的?”
阿全不敢糊弄夫人,老老实实答道:“他是这么说的。”
翠儿听了后不大相信,说道:“夫人,这人是不是在瞎吹牛啊?这可是银骨炭,哪能这么容易说烧就烧得出来?人家溧阳郑氏的人有多宝贝这个秘方,怎叫他随随便便就烧出来了?”
崔夫人却笑了笑,说道:“你啊,可不要小看人。如果是旁人说他烧出来了这种炭,我还不大信。但如果这个人是宋声,倒是有几分可信。”
“这是为何?”
“上次夫君遇到的徭役难题,就是他出了个主意,画出了一套东西,帮上了大忙。夫君对他很是赞赏,说明此人有大才。如今说他烧出来了银骨炭,倒也不稀奇。”
翠儿听得一知半解,她关心的就只有一件事,“夫人,那这些炭咱们是不是可以留下用了?”
以往也不是没有那些学子上门示好的,送的东西甚至比这银骨炭还要珍贵许多。
但夫人说老爷为官清廉,不能收这么贵重的东西,容易影响官声,就把东西全都退回去了。
崔夫人道:“既然是他自己烧的炭,又说是感念夫君照拂,那便没什么不能收的。”
翠儿一听能收下,十分高兴,“太好了,这几斤炭够烧一阵儿了。也不知道这位宋郎君家里卖不卖这银骨炭,若是卖的话,咱们就不用再愁不好买炭了,直接向他们家买不就好啦?”
崔夫人拿话本子拍了她两下,“就你聪明。”
翠儿乐呵呵的傻笑几声,“明天我就去打探打探,要是能买咱们就多买点。省得每次只买了几斤,用不多久就没了。”
崔夫人也觉得这是个好主意。既然能在宋声这里买到炭,何必再跑着到其他地方出更高的价买呢。
花钱是小,就是太费工夫了,而且每次买到的量也不多,来来回回也挺烦人的。
宋声把炭送过来,其实也存了这点心思的。
现在市面上的银骨炭肯定都涨价了不少,而且听说量不多,出手慢的话就没了。
如果这些炭县令夫人觉得好用,说不定会专门来向他购买,也算是给家里的银骨炭找了一个销路。
自从听梁又
明说了溧阳郑氏专门烧银骨炭的事之后(),
?()_[()]?『来[]#看最新章节#完整章节』(),
对于银骨炭这个行业,也是一家独大。他这突然冒了个头出来,也能烧银骨炭,相比之下,价格也比他们卖的便宜,这么一来,宋家难免会抢占一部分市场,如果被郑家发现,有可能会顺势打压。
刚好他本来就要给县令大人送一些炭,借着这个机会,也算是推销一下他们家的银骨炭,一举两得。
宋声考虑的周到,崔夫人倒是没想那么多,觉得这个学子还挺有心,也不枉夫君上次赏了他一百两银子。
今天衙门不忙,卢钰早早就下衙回来了。
回来之后崔夫人跟他说了宋声过来送银骨炭的事,卢钰感到十分震惊。
“这银骨炭真是他琢磨出了法子烧的?”
崔夫人道:“不像是胡说的,上次他不是还画出了那一套东西吗?想来他确实是比旁人要聪慧许多。能从书中得到一知半解,然后琢磨出法子,想来也不稀奇。”
卢钰想了想,这倒也是,这个人总能给他惊喜。
虽然给他送自个家烧的炭,也有推销他们家炭的意思,但卢钰并不介意,这说明对方不仅聪明,而且有头脑。
入朝为官,除了要善于治下,有一个灵活的头脑,也是十分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