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47 章 千年后:画作疑云(2 / 2)

就是她对父亲还是很有感情的,犹豫过要不要恢复秦唐的国号。奈何北境两家不同意,最后也没能恢复成功。

只是史学界依然不认为武曌是真正的始皇帝血脉,所以将这个再造的“大秦”也归入了秦唐之中。

部分武皇粉不认可这个划分结果,她们选择将从武曌起至最后灭亡的这段时期称之为“秦武”朝。

武曌在位的时候,发生过一件事。

当时西秦已经撤出西域了,各自分了一块地出去开疆拓土创立基业,舜华那一脉去了秦北洲。因为当时他们是大宗,所以祖宗画像一类的东西是被他们带去了北洲。

那个时候的北洲(即俄罗斯地区)还没有形成大型王朝,就是一些公国和王国零散分布。

舜华一脉想一统北洲,为此南征北战忙得不可开交。有些带来的东西就不好保存,担忧会在战争中遗失。

武曌在当太后的时候悄悄联络上了舜华一脉,以“国号恢复大秦”为筹码,换取舜华一脉的支持。

于是就有了她那个能够以假乱真的族谱。

作为合作者,在舜华一脉不方便保存祖宗遗物的情况下,武曌也很积极主动地帮忙出力。

东西最后被运回了关中,画像自然也重新被挂回太庙里头去了。正好,这东西还能作为武曌确实是始皇后人的佐证,不然她怎么会有西秦皇族的遗物呢?

由于两边的来往是秘密进行的,史书上自然不能写秦二十一世从西秦人手里弄回了先祖画像。

所以史册记载的是武曌作为西秦女帝的后人,将先祖遗物放回了玄宸宫中。

后世史学界不知其中内情,又由于学者们一直认定武曌大概率是冒牌的始皇血脉,连带着对她搞回来的遗物也持怀疑态度。

一部分学者猜测那些画像是武曌命人仿制的,她

既然能仿出几乎没有漏洞的族谱,自然也能仿制出别的东西。

总之这些有幸保存到现代的画像,目前大家还无法彻底断定真假。

毕竟谁也没见过扶苏真迹,而画像上连一贯会有的留白和题字都没有——扶苏觉得祖宗的画像没有题字的必要。

现在网友提出那些画说不定真是扶苏画的,其他人一时间也拿不准。

事实上,之前根本没有任何古籍记载过扶苏给祖宗们画过像。

由于画像上没有标配的留白和题字,大家直接认定这是其他画师画的了。至于最后的武曌伪造疑云,大家也就随便涛一涛,就算是真的遗物也不过是画师画的嘛。

因为它们可能是伪造的缘故,网上对这套画像的讨论也很少,顶多吐槽一下美颜美得有点过分。

大家提起太庙画像,第一反应都是丑的那套。

现在出土的清单说原画是扶苏画的……

「不!!!这是我距离阿苏真迹最近的一次!我不相信那些遗物是仿造的!它绝对是阿苏亲的笔画!我下午就买票去参观玄宸宫!」

「则天女帝肯定不是骗人的那种人,她拿出来的必然是正品,我不听我不听!从今天开始,我承认她是秦二十一世了!」

「武皇粉表示:你们这群人也太真实了吧?我早说了八百遍了武皇肯定是真的。你看其他冒牌货哪个会把国号改回单纯的大秦啊,他们都着急起新名字呢。」

「姐妹,我知道错了,只要后续能证明那些是扶苏真迹,武皇这个血脉后人我们扶苏粉一定认!」

「扶苏粉怪会谈条件的,笑死,这是忽悠武皇粉想办法帮他们确认画作真假呢。」

「……人和人之间能不能有一点信任?」

「那肯定不能。始皇大大应该很在意自己的血脉真假,扶苏宝宝一向是想阿父之所想、急阿父之所急。我们作为扶苏粉不能给扶苏添乱,要帮他想办法搞清楚真相的。」

「我只能说,粉随正主,你们确实学到了扶苏的精髓。」

「服了,在这里还能围观一场勾心斗角和不做人。」

原本史学界对于遗物的真假分辨还没那么上心,而且上心也没用,这种东西太难分辨了。他们又不知道真迹的画师是谁,没法找别的作品对照着辨认。

现在意识到这可能是扶苏的真迹之后,态度一下子郑重起来。

可问题又回来了,扶苏的真迹他们也没见过啊,照样没法比对!

现在唯二确定有真迹的地方,一个是汞含量严重超标的骊山陵地宫,另一个是阴嫚的主墓室。

无论是哪个,开人家墓都挺不道德的。网上有很多声音不支持开墓,文物局那头也不肯批准。

没办法,事情只能就这么僵持下来。

每到这种时候,就得等一个奇迹发生。比如说,真迹它自己蹦出来。

几年后的某天。

海外突然有个收藏家的宝库遭遇抢劫,劫匪从里面弄到了

一幅保存完好的古画。据说这是一幅秦代真迹,右侧的留白处有古人的亲笔题字。

劫匪将画作送去了黑市,然而不等卖出就莫名其妙失踪,疑似遭遇黑吃黑。再次出现,便是被一位匿名人士捐赠给了玄宸宫博物馆。

博物馆的工作人员收到画作之后,一眼就认出了右侧题字的字迹非常眼熟。

一开始一个人的字迹,写了作画的前因后果。还盖了两枚黑龙和玄凤共舞图案的印章,印章里带着刻字,一个刻的是“政”另一个刻的是“扶苏”。

继续往后,有第二个人的题字,写的是看画的感悟。最后也跟了个印章,是个刻得不太好看的“桥松”,刻章的人应该不是专业匠人。

紧接着,出现连续二代人的题字。由于留白的篇幅太小了,字都写得很小。

先是解释“画作乃四世皇帝赠与臣”加上“刘恒”印章。

然后是“收敛父亲遗物时发现此画”加上“刘启”印章。

最后是“这个东西朕要陪葬到皇陵”加上“刘彻”印章。

工作人员:……

工作人员倒抽一口凉气。

他飞快地联系专家,调取扶苏、桥松、刘恒祖孙二人的字迹,让人过来比对。如果全部都对上了,确定是本人所写,那这幅画绝对是扶苏的真迹没跑了。

消息传出去之后,网友闹着要看照片。专家还没分析出个结果来,照片先被官方账号传上了网。

大家对于这幅画曲折离奇的经历不感兴趣,重点全部放在刘彻的题字上头了。

「咱就是说,彻彻你这是彻底不装了啊……」

「当着外人的面一口一个“臣”,私底下直接开始用“朕”和“皇陵”了。」

「刘彻:朕摊牌了!」

「讲道理,这还用摊牌?刘彻那个茂陵不就是按照皇帝规格建造的吗?也就是大秦后来的几个皇帝脾气好,换个暴君来直接给他墓砸了,让他敢僭越。」

「一开始是刘彻余党还在,没办法动手吧。后来时间长了,再砸也没意思了。」

「难道不是因为茂陵被反复偷盗,秦朝皇帝等着看刘彻笑话吗?」

「哈哈哈哈哈刘彻下葬四年陪葬品就出现在市面上了,刘彻知道了能气死。」

「秦皇:只要我不派人给刘彻守墓,他占着帝陵也没用,过不了几年就能被搬空。」

「太缺德了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其实也不是没派人守墓,刚开始那会儿不是刘彻自己安排的人给他守陵吗?守陵人监守自盗也怪不了嬴秦吧?」

「对,后面发现这件事,六世那位女帝还挺有风度的,帮忙把陪葬品追回来了。也有重新派人守墓,但一开始刘彻党不同意,担心她是想借机毁墓。」

「结果就是盗墓贼屡禁不止,女帝也懒得管了,这是你们自找的。」

「最后好像是七世重新启用老刘家人,大家握手言和,然后七世派了人接手陵墓。之后就没怎么听说被盗

的事情了,尤其是地宫区域被保护得很好。外围有点私人盗墓避免不了,谁让刘彻把茂陵修那么大。」()

「刘彻:那他们骊山陵还更大呢!」

?本作者无字惊鸿提醒您最全的《在大秦当完美太子》尽在[],域名[()]?『来[]@看最新章节@完整章节』()

「秦皇:骊山陵是我自家祖宗的陵,肯定要多派点人围起来,你又不是我祖宗!」

「六世和七世都是体面人啊,但凡里头出个扶苏那样的黑心鬼——陵墓规制我给你留着,陪葬品就笑纳了哈~不出二个月绝对给你搬空。」

「我不许你这样说我们太子!太子他就是不爱吃亏怎么了!」

「所以这幅画到底是什么时候被盗墓贼搞出去的?刘彻没把画塞地宫吗?一般来讲这样珍贵的东西,肯定不会放在外头的陪葬坑里吧?」

「那就不知道了,官方记载说的是地宫没人开过,之前勘测的时候专家也说没被打开过。盗洞应该进不了地宫,可能就是放陪葬品的时候放错地方了。或者刘彻压根没太在意这幅画,压根没往地宫里放。」

「桥松手里的几幅画,已经有一幅的下落出来了。剩下的呢?我真的很好奇。」

「这幅说是四世送给刘恒的,那会不会其他的都被四世送给别的臣子了,或者自己陪葬了?」

「别的臣子可能性不大,跟他关系最好的就刘恒了,我猜只有刘恒被分到了一幅。其余的不是桥松陪葬了,就是四世自己陪葬了。」

「陪葬也好,至少没有遗失。他俩肯定不会闹个乌龙放在外头等人偷,得是藏在地宫里面。」

「专家什么时候能鉴定出结果?」

「应该挺快的,字迹鉴定相对来说简单一点。」

广大网友等了没多久,玄宸宫博物院就公布结果了。确实是扶苏真迹没错,而且比对过太庙里的画作后,也确认那些画作是扶苏的作品。

粉丝们感动极了,以前一直以为见不到的东西,原来他们拥有几十幅。

就是看过真迹再去看摹本,突然理解了为什么历朝历代的收藏家都在感慨摹本没画出真迹的神韵。

当初网友们还吐槽过,讲这些收藏家说得好像他们自己见过真迹呢,他们又没看过怎么知道没画出神韵。

现在发现确实,好多摹本别说神韵了,连画面的精美程度都没办法保证。

而且有了刘彻这个被盗的收藏案例在,很难讲那些收藏家到底是不是没见过真迹。说不准这幅画和很多其他的画,都流传到民间了,被收藏家们收藏过。

「跟你们分享一个事,我朋友学画的,学的就是扶苏这个画派。他搜资料的时候发现有个秦明朝的画师画过摹本,画得还特别像。

当时他就很疑惑,过去这么多年了,这人怎么能画得那么像的,市面上流传的更古早的摹本都没他那个像。还以为是有别的高仿真摹本失传了,现在想来他可能收藏过真迹。」

「我比较关注的是另一件事,留白题字里那个印章你们看到了吗?」

「你说龙鸟图的印章?那个奏折里不是经常出现嘛,据传是扶苏设计的,只有他

() 和他爹有同款,别人想要他都不许人家刻。」

「是这样的,我们太子一直比较霸道,大家担待一下。」

「不是,我说的是桥松那个。他那个章不像工匠刻的,看起来丑了点,会不会是桥松自己刻的?」

「桥松粉立刻一个滑铲冲过来,什么,桥松崽自己刻了章吗?激动!」

「楼上我知道你很激动,但你先别激动。你可能还没去看过始皇的传记,里头提过这件事。」

「啥?字太多了我没看,给我说说。」

「我也没看,我以为里头就写始皇帝了,原来还提了桥松吗?」

「肯定会提啊,始皇帝人生中和这个孙子相处了五十年,怎么可能一个字不提。」

「其实那本传记说是始皇的传记,我怎么感觉像是父子俩的合传呢?扶苏自己的事情基本也被写进去了,所以扶苏压根不需要再写个自传。」

「印章那件事到底是啥?不要说话说一半吊人胃口。」

「就是里头记载了某天舜华跑去问亲爹能不能给她刻个章,别人家小姑娘都有,她也想要。扶苏难得慈父心肠就答应了,想着不能厚此薄彼,给二个孩子都刻了一枚。」

「那应该就是这枚了,刻得挺好的。」

「你之前可不是这么说的,你刚刚还说它丑来着!」

「桥松刻的:丑了点。扶苏刻的:刻得挺好的。做人不要太双标。」

「那个故事不是还有下半截吗?」

「下半截是啥?」

「就是桥松跑去找始皇嘚瑟,炫耀扶苏给他刻了章没给始皇刻。结果扶苏下一秒掏出个章来,刻得还比刻给他们的好看。」

「哈哈哈哈哈哈太子殿下永远不会让我失望!」

「要我说桥松啊,这种臭爹你就别要了,来我怀里,我给你当爸爸。」

「桥松:滚(印章体)」

「应该是——桥松:X(一个大叉)」

「喜欢用印章让人滚的是扶苏,桥松看到生气的东西都是拿毛笔在奏折上整个打叉的,听说吓到过很多臣子。」

「这也是为什么史学界公认秦二世时期的奏折最没研究价值的原因,好多都被他画了乱七八糟的图案。尤其打叉的那种,不少字都看不清楚了,我那个在考古队工作的朋友说她每次分辨都感觉要看瞎眼。」

「但是他发明的图案挺有意思的,好多现在都还在用。而且这么勾勾画画确实方便省事,可以省掉好多时间。」

「幸好后头的皇帝没跟他学坏。」

「皇帝们大部分还是在乎形象的,所以他们只学了印章术。上回还出土了二凤用过的印章,上头刻了个“打”。」

「臣子:陛下,某地出现叛军。二凤:打(盖戳)。是这种的吗?」

「估计是。听说开国初年各地经常有不愿意看到嬴秦再次登顶的人造反,乱了好一阵子,隔二差五就是哪里哪里起义了。估计他也嫌烦了,就让人刻了这个印。」

「所以说了这么多,我们扶苏给始皇刻的印章呢?在哪里!我要看!」

「在地宫里哦亲亲~」

「……可恶!」

天底下总不可能事事完美,就比如大家可能这辈子都见不到那枚印章了,又比如扶苏的数上千张画最后仍旧只有那么聊聊几十张能够被后世人展览出来。

网友们只能真诚地表示:

“希望科学家们能早点研究出可以不用开地宫也能进去一探究竟的技术,我们不动陪葬品,就想看看里头到底什么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