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非传记最好完整一些,而且有了铺垫才显得父亲的人生越发精彩,他其实更愿意直接从他和父亲相处写起。
扶苏前世和父亲有很多美好的回忆,虽然这个世界的他幼年没经历过那些,可这也不妨碍他都记录下来。
之前扶苏特意问过史菅,有关父亲的正史记载都写过什么。
史菅回忆了一下,说:
“陛下以往未曾设起居郎,臣也只有重要场合时才会随行记录。”
也就是说,父亲的日常细节一概没有记载。之前的史书写得特别简略,给了扶苏充分的发挥空间。
扶苏决定把前世的过往写下来。
反正这边的史书也没记,他自己写的又不是他编出来的虚假过往。这里缺了好些年的秦王起居录,就用他写的传记填补上吧。
只可惜有少数回忆不能写进去,因为两个世界的发展不同,没法融进来。就算进行过艺术加工,仍然显得格格不入。
史官曾经有幸拜读过其中几段故事。
比如扶苏烧甘泉宫这段。
史官疑惑地问道:
“此事臣怎么不知晓?”
扶苏毫不心虚地扯谎:
“父亲把事情压下去了,怕传出去影响我的名声。”
史官想起故事里涉及的人。
除却赵姬、少府令和侍者之外,就是宗室成员。这是宗室内部的矛盾,约莫当初是关起门来自己商量的,外臣不知道也正常。
扶苏决定回咸
() 阳之后就把前些年的记录都翻出来,对照着写。
能塞进去的就塞进去,不能塞进去的就算了,他可以单独写一份“野史”。总之他和父亲的那些回忆一个都不能落下,现在不记录下来,他怕以后自己会忘记。
史官还想看更多的内容,奈何太子殿下不给他看了。
之前给他看的那点,只是为了测试这个写作手法能不能把人糊弄过去。
如果连史官都能糊弄过去,说明这招偷梁换柱非常成功。后人在看父亲的传记时,绝对猜不到这些都是发生在另一个世界的事情。
史官完全不知道太子的险恶用心。
他对于不能看到完整的始皇传记表示非常惋惜,还询问太子以后完本了能不能给他看。
扶苏冷酷地拒绝了:
“父亲都没看过,能给你看几个片段已经很宽容了,你不要太贪心。”
史官很懂地说道:
“那等陛下看过之后,臣再看也行。”
扶苏心道那你就等着吧。
这东西他才不好意思给父亲看呢,哪怕他平时也经常吹捧父亲,脸皮应当很厚才对,但他还是不想让父亲知道自己给父亲写了一本传记。
车队抵达辽东之后,首先迎来的是等候已久的萧何。
萧何和张良在始皇帝巡游之前就出发来处理东胡的事情了,等了这么久终于等到陛下亲至。
这次张良没来接驾,主要他还得留在东胡那边应付那里的首领。
韩小将军那头实在指望不上,蒙英虽然靠谱,可他不擅长外交。除却蒙英之外,韩信还有个小伙伴章邯给他当副将,可惜章邯也没比蒙英好到哪里去。
三个年轻小将军都很麻爪,全指望着张典客一人了。
这次接驾他们说什么都不肯放张良走,韩信甚至还提前拐跑了章邯,说许久不见太子殿下,甚是想念。
于是东胡就留下了蒙英和张良大眼瞪小眼,这下张良越发走不开了。
毕竟只留蒙英一个小可怜在这里发愁,他有点于心不忍。
韩信嘴上说的是带章邯去拜见太子,其实往南走了没多久就走偏了。
他刚开始说的是:
“咱们不是在箕子侯国边境安置了一批士兵吗?许久没收到那边的消息了,也不知道箕子侯国安分不安分,要不顺路过去看一眼?”
再怎么稳重,章邯也毕竟是个热血的年轻小伙子。他一听这话就有点心动了,想着只是去看一眼不会耽误大事,便答应下来。
二人于是拐去了朝鲜半岛的方向。
抵达之后他们就听说箕子侯国有点蠢蠢欲动,不知道是不是想发兵袭击大秦驻军。
这能忍?
韩信立刻表示:
“我就留在这里盯着他们,有我坐镇,就算当真打起来也不怕!”
章邯有点犹豫:
“将军,之前不是说好过来看一眼就去辽东迎接王驾的吗?”
韩信摆摆手:()
“这里不就在辽东隔壁?等王驾进入辽东郡之后,我们再赶去治所也不迟。”
?本作者无字惊鸿提醒您最全的《在大秦当完美太子》尽在[],域名[()]?『来[]♀看最新章节♀完整章节』()
辽东治所襄平县确实距离边境不远,章邯被说服了。他们快马加鞭赶路,必然比陛下那慢悠悠晃过来的车队快得多。
二人就这么在边境驻扎下来了。
箕子侯国本来还有点想试探一下秦军的实力,一听说主将过来了,立刻老实下来。
韩信很不满意:
“他们怎么不打了?”
他留在这里就是为了打仗的啊!
之前打匈奴没打过瘾呢,匈奴就跑了。好不容易来个不长眼的箕子侯国,自然不能放过。
章邯也有点遗憾,但他还是以大局为重:
“不打也好,大秦如今需要休养生息。”
韩信却说:
“不行,还是得打一场。”
章邯:“啊?”
韩信:“箕子侯国蠢蠢欲动,就是因为没吃过教训。现在不把他们打疼了,回头等驻军一撤,或者你我离开,他们又会继续起骚动。”
现在打一场,还能叫对方意识到双方差距很大,不敢再造次。否则隔壁有个不安分的邻居整天不知天高地厚地试图找机会骚扰你,很烦的。
章邯觉得这个理论好像是诡辩,可又确实有那么一点道理。
韩信却已经开始动手了。
他决定引诱一下箕子侯国,骗对方主动出手。
毕竟大秦确实不好再生战事,主动去骚扰别人容易被文官弹劾。可如果是人家先动的手,他反击那就很合理了,没有敌人打上门来还避战的道理。
正好鱼饵都是现成的。
韩信摸了摸自己的脸:
“本将军看着是不是挺小的?”
他和太孙差不多大,太孙才十五六岁,他也才十五六岁。在敌人眼里,他这种属于毛都还没长齐,肯定好欺负。
章邯:……
章邯知道他想干什么了。
果不其然,没过多久军营里就出现了一堆嘴碎的大头兵。在边境驻防的时候还会高谈阔论,聊天内容基本都是在吐槽主将是个小毛孩子。
“真不知道上头是怎么想的,派个小娃娃来当主将。”
“可我听说他之前带兵击退了匈奴啊?”
“这都信?他那个副将你知道是谁吗?那是蒙恬将军的儿L子,比他年纪大不少,打仗很厉害的!”
“你的意思是,功劳是他从蒙小将军手里抢的?”
“不然还能是他自己挣的?”
章邯听完:……
章邯去问韩信:
“这些话是你教他们说的?”
蒙英要是听别人说他比韩信“大不少”估计不会高兴,明明就只大几岁,哪里大不少了?不要乱说,他还没那么老。
韩信有点得意:
“你也觉得我编得像模像样吧?这次肯定能骗到对面!
() ”
章邯:我并没有在夸你!
由于韩信的主动钓鱼,王驾抵达辽东时就收到了箕子侯国出兵挑衅的消息。因为要领兵回击,韩小将军和章小将军暂时都回不来了,要等打完箕子侯国才能来拜见陛下。
始皇看着韩信写来的战报里花了好些笔墨絮叨箕子侯国有多嚣张,还抱怨对方看不起他年纪小。
转手把战报递给了太子:
“这是写给你的。”
虽然韩将军没有再像当初那样越过陛下给太子写信,但一封信到底是给谁的,光看口吻就能看出来。
韩信给陛下写奏报时,还是比较公事公办的。大约是为了塑造可靠主将的形象,用词都比较言简意赅,没太多废话。
而写给太子的就不一样了,像写家信似的唠唠叨叨。一会儿L炫耀自己有多厉害,一会儿L又抱怨对面不识好歹,甚至还写了他是怎么钓鱼执法的。
扶苏看完扶额叹气:
“他既然知道自己主动出击会被弹劾,怎么还在信里大喇喇地说出来了?”
难道他以为这封奏报只有太子能看见,别人都不会过目吗?
始皇含笑说道:
“韩将军的顾虑也并非没有道理,虽然是他出手引诱的,然对面若无攻打之心也不会上钩。且让他们打着,能震慑箕子侯国也不错。”
扶苏无奈地摇头:
“父亲,回头臣子们又要抱怨你太纵容武将了。”
幸亏他大秦的文臣也都是主战派臣子,虽然没有帝王和武将那么极端主战,至少也不会支持站着挨打。
别管韩信用的什么手段,现在的事实就是箕子侯国先动了手。那么其他的暂且放到一边去,回头再算账,大家先把外敌打老实了再说。
边境地带的这点小战事无关痛痒。
事实上夏季过去之后,缺粮的匈奴就又从北边高原下来试探了,边郡那头和他们零星打过几场,再次将人打跑。
在大秦看来,和箕子侯国的这次交战也没比和匈奴的交战规模大多少。都是半斤八两的小战役,就和日常出门遇到村口打架差不多。
王驾依然按照原定路程往襄平县去。
接驾那日只有萧何在,其他嘴上说要来接驾的外派臣子都脱不开身。甚至就连辽东太守都有点蠢蠢欲动,想去边境防线看看那头仗打得怎么样。
幸而陛下没有升起对交战前线的好奇,否则群臣就要思考该怎么劝说陛下不要以身涉险了。
李丞相自从见到萧何之后就忙了起来。
为了不叫年轻的后浪萧何把他比到地下去,李斯就得在东胡之事上多出点力。
游牧民族相关的律法是他李斯撰写的,之前针对的是匈奴,和东胡不是非常适配。
问题不大,他正好可以借此机会再修改一番。好让陛下和殿下看看,大秦没有他李斯不行,什么萧何张良的都比不过他。
李丞相斗志昂扬地加班去了。
史官感慨了一句:
“真是老当益壮啊!”
六十多快七十岁的老人家了,跟着陛下一路巡游过来,不仅没生病,还这么精神抖擞。
丞相果然不是一般人能当的。
史官悄悄去问蒙毅:
“你说冯相回回都坐镇咸阳,真的是因为抢不过李斯、拿不到伴驾的机会。还是他觉得自己体力不行怕病在半道上,故意不和李相争抢?”
蒙毅:你要是这么问的话……
蒙毅以前没往这边想,现在也开始陷入了沉思。
毕竟冯去疾虽然年纪没李斯那么大,可也不算小了。先秦时期上了四十都能算步入老年,冯去疾可不止四十。
不过四十和四十也是有区别的。
有的人四十看着像五六十,有的人四十看着像二三十。
年龄相仿的始皇帝陛下和萧何站在一块,完全不像同龄人。虽然也没到差辈的程度,但还是挺打击人的。
萧何以前觉得自己保养得还行,天生不怎么显老,现在瞧着觉得也就那样了。
和始皇谈完公事之后。
陛下突然想起一事:
“朕记得你与曹参、刘季都是同乡?”
好像关系还不错的样子。
萧何心中一凛,不知陛下为何问起这个,难道是担忧他们结党营私吗?
然而始皇却提起另一件事:
“刘季在会稽做太守做得不错,朕有意调他入京。可他仿佛并不愿意来咸阳任职,你可知是为何?”
大部分臣子都愿意做个天子近臣,像刘季那样就爱扎根地方的不多。大部分都是武将,少数文臣则是嫌弃在都城太危险,毕竟伴君如伴虎。
当然,还有一种可能,是臣子觉得在地方上天高皇帝远,方便自己为所欲为。
始皇意味深长地打量萧何,试图从他的反应里窥见他那好友刘季的想法。
萧何冷汗都要下来了:
“刘季一向自在惯了,约莫是难以习惯都城的讲究吧。”
现如今六国还没彻底归心,想着天高皇帝远在外头浪的,有可能只是单纯的不爱受拘束,但更有可能是六国余孽企图搞事。
萧何生怕陛下误解,把刘季打成了反贼,只能努力替好友找补。
始皇微微颔首:
“原来如此。”
这事他早就派人去调查过了,刘季确实和六国余孽没有勾结。方才只是突然想起这几人之间的瓜葛,心血来潮试探一下调查出来的结果是真是假罢了。
刘季和旁的臣子看起来很不一样,因而令始皇更在意些。
萧何战战兢兢地告退了,出去之后才敢把冷汗擦掉。忍不住叹了口气,心想刘季又不知道在会稽折腾了什么,他何时才能消停一些。
此时的会稽郡。
刘季翘着二郎腿支使人给他烤狗肉。
仆从不解地问道:
“太守缘何不愿
去咸阳任职?我听闻您那两位好友已经平步青云,当了九卿了,再上一步可是位极人臣的三公!”
刘季哼笑了一声:
“你懂什么?整天去皇帝跟前装孙子哪有在这里逍遥自在。我听闻太子扶苏难对付的很,咸阳的臣子都怕他。”
与其送上门去给太子玩弄,还不如在地方上老实待着。他现在一切都很舒心,就是当官的地方离老家泗水郡远了些,不方便他衣锦还乡。
所以陛下来信问他有没有什么想要的赏赐时,他只说想去九江当太守。九江不行的话,东海也成。
主要九江的治所是寿春,距离他老家更近些。他是泗水郡人,陛下不会让他去管泗水郡,那到隔壁当太守应该没什么问题吧?
果然,没多久刘季就接到了调任九江郡的好消息,始皇帝陛下确实很宠人才。
正说着呢,有仆从跑来报信:
“太守!大喜啊!”
刘季眼皮子都没抬,晃了晃脚丫子:
“有屁快放。”
仆从习以为常地嘿嘿一笑:
“南边山阴县那边有个叫魏媪的魏国宗室女,说她有个漂亮的女儿L薄姬,特意送来想献给太守。”
刘季头上冒出个问号:
“她?魏国宗室女?没被抓去关中?”
不是说六国宗室一个都没放过,全都关起来了吗?
仆从害了一声:
“偏远宗室,特别偏的那种,还是外嫁女。她男人死的早,孤儿L寡母的就没抓。”
山阴县是会稽郡的地盘,和治所吴县离得也不算特别远,就隔了两三个县城。那魏媪在老家待不下去,打听到太守刘季至今还没有正妻,这不就动了心思。
刘季早年和寡妇有染,还生过一个儿L子,但他到底没娶那曹寡妇。
后来倒是有人张罗想给他介绍女子,可他忙着趁大乱之世往上爬,就给耽误了。安稳之后倒是有人送女人给他,只不过都是妾侍。
魏媪就盘算着想让自己女儿L当上正妻,好歹是魏国王室之后呢,身份上还是够的。
不过刘季显然没那么好算计:
“她女儿L漂亮吗?”
仆从答道:
“漂亮着呢!”
刘季哦了一声:
“那就收下吧,她要是能生下儿L子,乃公再让她当正妻。”
刘季至今还只有一个儿L子,且这个儿L子才能平平,他还是挺想生个聪明儿L子的。
六个亡国之君里魏王也好歹算中流水平,没有昏聩到赵王和迁韩王安那种程度。魏国祖上也出过不少有为之君,说不定就能生个返祖的聪明蛋呢。
刘季摸了摸下巴:
“不过魏媪就算把女儿L嫁给乃公,乃公也庇佑不了她的家族。想靠卖女儿L捞好处,她还是别做梦了。”
早不献女儿L晚不献女儿L,就挑着他快要调任去九江的时候来。
九江治所在楚国旧都寿春,位置十分紧要。非帝王心腹不会被派去那边,魏媪是意识到跟着他有前途啊。
刘季啧了一声:
“会稽郡守她竟还看不上,真贪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