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84 章 空有野心(2 / 2)

还有一点则是,嫡长子先天就能拥有更多的资源。

大部分人的能力都是差不多的,只有少数天才格外突出。在这样的情况下,嫡长子从小就接受最好的教导,就会成为同一辈里最优秀的那个。

所以哪怕立贤立才,也会选中嫡长子,这是嫡长子制度的优势所在。

公子们站在自己的身份上看秦王政的选择,无法理解父亲为什么只看重大兄。

但扶苏站在帝王的角度却很清楚,在他重生之前,比起弟妹们来说唯一的优势,其实就是只有最先出生这一条。

长子不算蠢笨,底下的儿女也没有格外突出的,那秦王政当然选择长子,让以后的大秦可以遵循嫡长子继承制。

他没有立王后,就是因为这一点。

如果他立了楚姬当王后,那么扶苏的优势就从“长”变成了“嫡”和“长”。看似优势更大了,其实不然。

年长年幼是没有办法改变的,但是否为嫡出却能人为操纵。

想要拉下扶苏的人只要努力让自己的生母成为下一个王后就好了——楚姬都死了,王上有过一个王后,再立个继后不是理所应当?

到时候自己成为了嫡子,大兄扶苏就不再是无法逾越的大山。只要大兄出意外失去继承权或者早夭了,自己这个嫡子就成为了所有人里的优先级。

而在没有嫡子的情况下,只遵循长子继承制度的话,有心人得把排在前面的兄

弟全部干掉才行。

之前扶苏还没被立为太子,朝臣们摸不准秦王是准备施行嫡长制还是能者居之。现在情况不同,太子地位稳固,大秦以后就是板上钉钉的嫡长制度支持者。

或许有人会说,立王后是秦王说了算的,他不肯松口立继后,公子们再怎么努力也没用。

不,倘若秦王重病在身无法理政,人也不是很清醒,这里头的可操作性就很大了。

而且王后还可以通过追封来立。

只不过现在的问题在于,秦王政明确拒绝了所有立后的提议,满朝臣子都知道秦王根本没有立后的心思。所以在没有任何一个王后作为先例的局势之下,以后谁想走变身嫡子的道路是行不通的。

在长子十分优秀的情况下,不立后且坚称绝不立后,再给长子太子之位,可以杜绝很多麻烦。只需要压制住行二的继承人,其他人子女不足为虑。

扶苏上辈子用的也是这招。

他没有皇后,只有长子桥松这个太子,朝臣劝了二十年他还是没立后。

扶苏甚至还以“尊重始皇帝遗愿”为由没有追封生母楚姬为皇后,只追封为了太后。他也不让桥松追封他母亲为皇后,同样只封太后。

如此一来,桥松的弟弟们就彻底断了夺位之路。

哪怕桥松英年早逝幼主临朝,嫡子的口子没开,除却排行第二的琼琚,剩下的皇子谁也抢不了桥松这一脉的皇位,只能选择辅佐大宗。

但琼琚是个书呆子,没心思夺位。

至于后面的皇帝想不想立后,扶苏管不着也懒得管。

秦王政以为他不立王后却立了太子,意思已经足够明显了。而且太子如此优秀,其他人到底是哪里来的自信可以争上一争?

他头疼地揉了揉眉心:

“阴嫚,你带他们下去吧。”

阴嫚立即应下,起身招呼没问题的弟妹赶紧走。那几个心思活泛的不明所以,犹犹豫豫想跟着一起离开,被阴嫚制止了。

几人心里一个咯噔,意识到局势不妙。

等无关人士都离开了,殿内只剩下心思各异的兄弟们。扶苏数了数,加他一起正好四个兄弟。

再带上外头没进来的胡亥,一共五个有争位心思的公子。

大家谁都没说话,直到胡亥被阴嫚赶进来。

养蛊呢这是?

秦王政无语地看了一眼女儿,阴嫚讨好一笑。虽然她有点多此一举了,但秦王政也没说什么,摆摆手让她赶紧走。

阴嫚才不走呢,从角落窜进来,溜到大兄身边坐下,明摆了要看戏。

她得留下给大兄壮壮声势。

秦王政干脆不管她了,只淡淡地对四个儿子说道:

“你们想当太子?”

四人全都被震懵了,哪有这么直接问的?

扶苏心道他们还是太不了解父亲了。

这件事越拖越麻烦,自然应该快刀斩乱麻。换他他也直接问,然后用雷

霆手段让儿子们认识到实力上的差距,以后别肖想有的没的。

天下还没一统呢,就算一统了,也多的是事情要忙。治国比打江山麻烦得多,哪有功夫陪儿子们玩夺嫡。

不愧是亲父子,秦王政的解决策略和扶苏的选择完全一致。

他见有个儿子迟疑着点头承认了,便直接对扶苏说道:

“让他们见识见识你和他们的差距。”

为了维护太子的特殊地位,秦王政自认为做得够多了。那么剩下的就不该再让老父亲操心,当太子的应该自己支棱起来,把竞争对手都打压下去。

要是压不住有异心的弟弟,只能证明太子无能。

扶苏微微一笑:

“父亲若是觉得心烦,不如先去陪弟妹们聊天,他们也许久没见父亲了。这里交给我便是,何须父亲浪费时间留在此处?”

秦王政看了看他:

“也好。”

他现在看着这几个蠢而不自知的儿子就心累。

有野心没什么,但是认不清敌人的实力就有点可笑了。

但凡太子和他们之间的差距没那么大,他或许还会欣慰于儿子们敢想敢拼。可现在,秦王政只看到了蠢儿子试图螳臂当车。

要不是还有点慈父心肠,他才不会留爱子和这些弟弟废话。

让他们认识到差距,是给他们最后一次机会。以后要是能老老实实安分地为长兄做事最好不过,如果不愿意,那他也救不了。

秦国自商鞅变法起就有规定,宗室中无军功者不得授爵、不得铺张。

虽然出于亲缘关系,这些宗室本质依然是贵族,享有一定的荣宠。但秦王当真计较起来的话,也是能把他们打为庶民的。

只不过大部分时候秦王们不会做得这么绝,毕竟是亲戚。不给封爵也就罢了,真严格按庶民身份对待宗室,不仅宗室要联合起来闹腾,对外名声也不好听。

可是秦王当真想收拾一个人的时候,总有办法的。

秦王政自己是亲爹不会对儿子怎么样,却得为太子上位后其他儿子的下场考虑。他们要是把太子得罪狠了,基本就可以预见一辈子当个庶人的未来。

扶苏了解父亲的想法。

父亲还是不想看到任何一个儿女晚景凄凉,所以在委婉地替几个弟弟向他求情,希望他能让这几人迷途知返。

扶苏倒是不介意多几个帮手还是敌人,既然这是父亲的意愿,那他肯定要满足。

等父亲起身,扶苏又示意妹妹跟过去哄父亲高兴,阴嫚只好不情不愿地走了。

两人离开后,他看向三个年长的弟弟:

“我不管你们心里是怎么想的,以后都给我乖乖听话。若是再叫父亲烦忧,我会亲自收拾你们。”

弟弟不听话,折腾一顿就好了。

凭他的手段难道还镇不住几个不到二十的年轻人?他不用让三人彻底臣服,他只要控制着叫三人翻不起风浪就行了。

配合他演一出兄友弟恭有那么难吗?演不好的话,日后去给父亲守皇陵算了。()

反正只要不把他们贬为庶民,继续锦衣玉食地养着,父亲应该就满意了。

?想看无字惊鸿的《在大秦当完美太子》吗?请记住[]的域名[(()

三个弟弟:???

不是,父亲离开之前说的难道不是让你用能力叫我们看到彼此的差距,以后心服口服吗?你怎么上来就威胁人啊!

三个弟弟有点委屈了:

“大兄,你这样不讲道理!”

他们还等着公平竞争呢,大兄怎么这样。他是不是不想竞争,准备借助权势直接打压兄弟了。

扶苏看他们傻得可爱,也懒得解释。

要对比是吧,那就来呗。

扶苏直接出题:

“大秦军功爵制即将走到尽头,你们想出个法子来解决。”

三人:……

之前在秦王政面前装乖的那个是十三公子,此刻一脸迷茫,脸上写满了“军功爵制怎么就走到尽头了”的茫然。

之前坦坦荡荡和秦王政对视的是十四公子,此刻眉头紧锁,正在努力沉思“军功爵制为何走到尽头了”这个问题。

之前野心勃勃不怕被秦王政发现自己想上位的是十五公子,此刻沉浸在“大兄到底是说真的还是在忽悠我”的纠结里。

胡亥……额,胡亥虽然不是被扶苏询问的目标,但他自以为自己也是其中一员。

听了问题之后,他问道:

“军功爵制是什么?”

三个哥哥齐齐震惊地看向这个弟弟。

不是,你连军功爵制是什么都不知道,你凭什么在这里和我们竞争啊?搞什么,小屁孩一边去好么?

扶苏觉得这个场面实在有趣。

他也确实笑出了声来:

“有意思,一个不知道大秦强国之基,三个看不出旧制度急需改变。”

剩下的话他没说,但三个公子已经全都涨红了脸。

大兄在嘲讽他们就这个水平还妄图当太子,实在自不量力。大秦以后要是交到他们手上,怕是要完蛋。

三人既然敢生出夺嫡的心思,自然是有追求抱负的。比起被大兄嘲讽,他们更在意的是之前那个问题本身。

十四公子急急地追问道:

“大兄,你仔细说说,为什么军功爵制不能持续下去了?没了这个,我大秦该如何是好?”

这可是大秦最根本的制度了,不是能轻易改动了。就和别人你告诉你你家地基要烂了一样惊悚,住在楼里的人已经不能用提心吊胆来形容了,简直就是魂都要吓飞了。

扶苏却很淡定:

“军功爵制才施行一百多年,换就换了,别大惊小怪的。至于为什么进行不下去了,你自己不会动脑子吗?”

这么简单的问题还要他来回答,他可不信三人的水平这么差。

三人确实很快就自己想明白了关窍。

以前是没往这方面想过,刚刚则是骤然得知,被搞得神思不

() 属。现在冷静下来一琢磨,自然就知道是土地不够分的问题了。

三人已经意识到自己和大兄的差距了。

不仅是眼光是否长远,还有心态。

面对这么大的事情,大兄就能稳住,他们却不行。大兄能想到解决办法,他们只会干着急。

但扶苏没准备就这么放过他们。

他继续发问:

“父亲预备废除分封制,只施行郡县制。然而单纯的郡县制度容易引发大量治国难题,我就不问你们怎么解决了,一人指出三条问题所在吧。”

弟弟们:……

大兄已经不指望他们能解决问题了是吗?大兄甚至都觉得他们连发现问题的能力也不足,只能发现区区三条问题。

三人立刻被激起了斗志,发誓一定要找出十条来。

胡亥:?

就没有关心一下我吗?我问的问题为什么没人回答?军功爵制到底是什么意思,有没有人解释一下啊?

还在上基础课业且不爱听课的胡亥,根本不来了解大秦的制度。他没什么政治素养,上辈子还是在赵高的教导下才好歹知道一点律法相关的事情。

在场的四个兄长谁也没心思搭理他。

一刻钟后。

十三公子声音讷讷:

“三个问题有点多了吧……父亲既然想施行郡县制,那郡县制应该没那么多毛病才对?”

十四公子挠挠脸:

“我觉得十三兄说的有道理,如果郡县制有这么多弊端,父亲为什么要全面推行,为此还废除分封呢?”

十五公子干咳一声:

“三个问题我倒是凑出来,啊不是,想出来了,但是我觉得这么多也挺多的,所有问题加起来应该不超过十个吧?额,难道有二十个?三十?不能更多了吧?”

扶苏温柔地看着他们:

“你们说呢?”

三人都不回答了。

郡县制有它的优越性,施行起来却问题重重。大问题肯定没有那么多,但小问题不断。

并不是说一个制度有缺陷就不该用,世界上没有十全十美的制度,再好的制度也有会一大堆漏洞。

漏洞不算什么,挨个填上就是。

父亲选择郡县制是因为它比分封制会引发的问题小得多,不代表郡县制完美无缺。弟弟们的想法如此天真,距离成为一个合格的政治家还远得很。

扶苏觉得没必要再继续打击他们了。

年轻人不知天高地厚是常有的,稍微压一压气焰就差不多了。压得太狠别给压自闭了,这样以后还怎么给他干活?

扶苏于是问他们:

“现在还想当太子吗?”

十三和十四连连摇头,不了不了,他们现在有自知之明了。

大秦的问题比他们想象中的多得多,又多又复杂。他们以前接触的都是冰山一角,还以为治国也没什么难的,他们在衙门里干活不也干得好好的?

现在才发现,当臣子和当君主是两码事。大部分臣子只需要会埋头苦干就行了,君王却要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

这完全是两个难度等级,普通和地狱。

倒是十五公子还有点犹豫:

“我之前只是没有人教导,所以才不如大兄你。要是父亲也愿意手把手教我,我肯定不差的。”

他这么一说,十四也心里活泛了:

“十五弟说的好像有点道理……”

到底还是不甘心。

扶苏并不意外,他问十三想不想跟着一起学。

十三纠结了一下还是摇了头,他本来就是三人里最没魄力的那个。换句话说,他最有自知之明,清楚自己的上限在哪里。

“我就不去了,大兄你教教他们吧,我也很好奇,他们有名师教导是不是就能成才了。”

十四和十五觉得自己被嘲讽了。

但是好处就摆在面前,大兄有松口带他们学习的意思,谁也没有在这个时候计较。

扶苏便点点头:

“那好,接下来十四和十五就跟着我,每日去章台宫处理政务。父亲没有时间教导你们,我和蒙郎中令却有的是闲工夫,让我看看你们的本事吧。”

扶苏也没说自己就算没父亲的教导,也天生比弟弟们聪慧。

没必要,两个小子还没死心呢。说空话打击人没用的,等他们自己看到现实差距就好了。

让三人自己回去看书学习之后,扶苏把目光转向一直被忽略的胡亥。

胡亥对他其实一点威胁都没有,只是像这样的蠢货格外容易闹出难以收场的事情来,显得比寻常人更棘手一些。

秦王政对胡亥的容忍度明显比另外三个儿子更低。

那三人好歹还是有点聪明和才能的,胡亥什么都没有。而且通过扶苏的描述,他也知道了当初胡亥造反是全程被赵高拿在了手里。

一个被宦官挟持的公子,还是被挟持而不自知,蠢到秦王政都不想看他一眼。

哪怕这是自己亲儿子,他也觉得丢人。

胡亥后退一步,防备地看向长兄。随后又觉得这样太丢面子了,懊恼地重新站了回去。

扶苏则在思考要怎么收拾这家伙。!

无字惊鸿向你推荐他的其他作品:

希望你也喜欢